新华网北京1月11日专电 据可锐职业调研中心对1500多个“海归”进行的抽样调查,2006年北京自认为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好工作的“海归”只有52%,“海归”回国就业“搁浅”率比上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
据《北京日报》11日报道,“有本地经验的人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此外,由于计算留学成本使“海归”心理期望过高,也使他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仅为‘镀金’而出国,肯定是行不通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表示,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重点是要找到工作,作为用人单位,员工的留学经历不是最重要的。
林泽炎表示,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越来越理性,他们在选才时不能单看学历、身份的“标签”,更要求应聘者具备企业需要的才能。“海归”在求职的时候要考虑自己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找到自己的长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出国留学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1.85万人,其中90%是自费出国;留学回国人员3.5万人,其中78%为自费留学人员。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