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月12日专电(记者王勉)1月10日,在广西工人医院,躺在病床上的李妙山脸色苍白。刚过20岁生日的她,已在这里躺了270多天。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吞噬着这个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叫安乡文明村农家女孩的生命。
其间,医院几次下病危通知书;30万元的“换血费”难以筹措……命若游丝的李妙山整天躺在床上,在家种地的父母更是不知所措,每次女儿的病情加重,他们只能默默流泪,看着女儿的生命一步步走向终点。
打工近两年天天与油漆相伴
2004年4月,初中毕业不久的李妙山怀揣着梦想,与家乡的姐妹一起加入到打工队伍中。她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第六工业区一塑胶制品厂找了一份工作。
李妙山说:“上班第一天,第一个感觉就是好浓的油漆味。我主要从事印染、丝印工作。这种工作天天接触油漆、白电油、开油水、天那水等含苯的有机溶剂。为了赶进度,我们几乎天天加班,有时甚至通宵。工作期间,也不带口罩。开始还有点受不了,但为了挣点钱只好忍着,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
这一干就是近两年。“这么长时间来,工厂从没组织过工人进行一次体检。”2006年1月,李妙山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经常头晕乏力,皮肤变得越来越苍白。3月,李妙山请假回家,随后到上思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是贫血。但由于假期已到,她又强忍着赶回厂里上班了。
上班不到一周,李妙山不时两眼发黑、全身乏力,有时站都站不稳。实在坚持不下去,3月底,李妙山又回到老家。一周后,李妙山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骨髓检查,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4月,在医生建议下,她被转到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检查治疗,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
李妙山为何会患上这种病?广西职业病研究所委托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李妙山工作过的工厂车间空气取样检测,发现车间空气中含苯化合物。
李妙山的主管医生、广西职业病研究所中毒病区副主任梁启荣说,在油漆、制造、皮革等行业,原料中的苯及其化合物常弥漫在车间。如果防护不严,从业人员很容易通过呼吸道吸入,时间一长极易引发苯中毒,有的表现很敏感,李妙山就是如此。
工厂赔付难解近渴
医院已给李妙山的家属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梁启荣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妙山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急剧减少。血小板减少意味着体内很容易大出血,加之本身造血功能明显减弱,后果可想而知。医生称,李妙山现在的病情常规药已很难奏效,要想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骨髓移植,达到换血目的。
父亲李锦鲜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两次从老家赶到李妙山所在的工厂反映情况,商量解决办法,但效果都不理想。但李妙山的病情最终还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舆论压力下,李妙山曾经打工的工厂先后赔付了16.5万元。
“这些钱犹如杯水车薪,工厂在赔付前,家里为妹妹治病已举债近5万元,加之半年来在医院的常规治疗,现在只剩五六万元,更何况骨髓移植需要30万元左右。现在妹妹只能靠输血来延续生命。输一次血小板就要1400多元,每星期要输两次。”李妙山的姐姐李娜山说。
李锦鲜告诉记者,由于不堪重负,现在只能每两周输一次血。母亲张玉玲哭着告诉记者,因为家里穷,几个小孩早早就离开学校,家中的“命根子”耕牛、母猪也都卖了。
1月10日,记者试图电话采访曾作为厂方代表与李妙山家属联系的负责人林先生,但对方的手机号码已暂停服务。
“救救我的女儿吧”
1月9日下午,李妙山年近半百的母亲张玉玲见到记者,一下子双膝跪地:“好心人,你们就好事做到底,救救我的女儿吧,她还年轻,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只要能救活我女儿,我什么都可以做……”
2006年6月,媒体也曾关注过李妙山的病情,但现在,李妙山的病情依旧,李家的窘境依然。李娜山说,家里没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十几亩甘蔗上,但这些甘蔗最多也就卖万把块钱,更何况今年干旱,甘蔗减产。
广西工人医院院长葛宪民称,医院为了给李妙山治病,已减免了很多费用。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时间拖得越晚,效果就越差。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