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迪全在安装苏颂蜡像的头发,几万根头发要按照其生长规律植入“头皮”中。
2.当蜡像和真人混在一起的时候,更像是剧团演员和观众在交谈。
3.十六尊蜡像依照北宋时期人物的造型特征,塑造出一个个不同个性的男女老少的形象,十分生动。
| |
本报讯(文图/记者林世泽)昨日,记者走进同安重新开放的苏颂科技馆,见到了闽南地区首次创作出的蜡像,仿佛穿过时光隧道,与一千年前生于本地的中国著名科学家相会。
看惯了街头石雕、铜雕的人物塑像,采访前,记者想到要与16尊栩栩如生的古人蜡像,或说是无生命的“真人”见面,心里总有点惴惴不安。不过这种担心到了科技馆就打消了。
在三楼展厅,表现苏颂生平事迹的展示由五组人物群像构成,有“练笔洗墨池”、“亲民爱民”、“外交与史学”、“本草图经”和“创造水运仪象台”等,总共16尊蜡像,其中有不同时期的苏颂像8尊,还有苏东坡、王安石等塑像。一眼看去,蜡像是最为逼真的雕像,照正常人1∶1.1的比例制成,特别是仿照人的肌体结构、肤色,毫无二致;凑上前看,蜡像眼睛里的红血丝、手上的老年斑或脸上的青春痘,几可乱真;摸摸蜡像的脸部,还像真人肌肉一样富有弹性,简直能让人感觉到这些远在宋代古人的生命脉动。
蜡像的作者是我市工艺美术师林迪全。他告诉记者,蜡像是由石蜡等材料将塑造好的人物塑像(特别是头像)翻模而成,真实地再现特定人物的相貌、气质、年龄和内心世界。近年来,随着材料的研发和发展,蜡像也多用硅胶制成,像同安的16尊蜡像均为硅胶制成。硅胶蜡像具有细腻、恒温的特点,不易变型,富有人体肌肤的弹性。而蜡像的头发、眉毛、胡子等却常用真人毛发为材料,一根一根植入造型,一尊蜡像的头发大约有几万根,根根还要按照其生长规律有序地安插。在瞳孔、眼白、红血丝等细节上,都要与真人相仿,以增强形象的“真像”性。所以,当这些蜡像穿上古代服饰,慢慢的你会觉得他们更像是现今剧团演员在演示苏颂的业绩,心里头不禁热乎起来。
16尊蜡像是林迪全经过长时间反复研究和实验才完成制作的,为苏颂——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作了成功的视觉描述,也为厦门乃至闽南仿真塑像的创新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