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对英国、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四国进行了一次旋风式访问。安倍就任首相以后,没有选择美国作为其2007年出访的第一站,而是先访问欧洲和北约总部,并在北约总部发表演讲,引起国际观察家的关注。人们还注意到,就在安倍前往英国的同一天,外相麻生太郎也启程前往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东欧四国。从中不难看出安倍内阁想加强对欧关系、调整日本外交格局的意图。
首先,安倍想构筑一种新的“三元外交”来取代迄今的“二元外交”。
以往,日本外交的总体态势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在小泉执政时期,由于他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与亚洲重要邻国的关系交恶,日本外交的“两条腿”出现偏跛,最后形成了“对美一边倒”的局面,使日本在国际舞台上陷入空前孤立和无助。日本外交的活动空间也大为缩小。这与日本想摆脱“战败国”阴影,重振其大国地位的基本思路是相背的。安倍出任首相后先访问中韩和东盟,修复日本与主要亚洲邻国的关系,改善了日本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与合作;今年又将目光转向欧洲,由首相和外相亲自出马,访问欧洲最主要的国家,目的就是要建立日本与欧洲沟通、交往的新渠道,拓宽日本外交的活动空间,建立由美国、亚洲和欧洲组成的“三元外交”体系。
其次,安倍访欧有日本外交的现实需要。从迄今披露的情况看,除日本与有关国家发展双边关系外,安倍此行要谈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朝鲜半岛局势。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利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为解除国内对日本发展军事力量的约束制造舆论。去年朝鲜进行核试验后,日本更是加快了“解除约束”的步伐。日前已将日本的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日本国内还出现了修改“和平宪法”、发展核武器等的讨论。所有这些,不仅引起亚洲国家的警惕,也引起欧洲国家舆论的关注。安倍需要就此及时与欧洲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沟通,至少要争取到他们的理解。
二是日本“入常”问题。安倍内阁上台伊始就宣布,日本将继续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入常”对日本而言是其恢复大国地位的最佳标志,一旦提上议事日程,就不可能轻易放弃。为了使日本“入常”变得稍微容易些,据说日本准备提出新方案,包括不要求有“否决权”。日本要解决“入常”问题,英法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绕不开的,必须争取他们的支持。德国作为一个要求“入常”的国家,与其协调立场,相互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倍首次出访欧洲,就将英法德三国列上,可谓意图明确。
三是表明日本立场,反对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在亚洲近代史上,日本曾长期处于无可争议的“头羊”地位。但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日本的“头羊”地位受到冲击,日本与亚洲的关系也从“日本的亚洲”转向“亚洲的日本”。要承认这个现实,对部分日本人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安倍想阻止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无非是想延缓日本的“头羊”地位。但中国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是几个人想拦就能阻拦的。
还有,安倍访欧是为了呼应北约,参与欧亚大陆的角逐。2006年11月底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通过了“里加宣言”,明确提出北约要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区外价值观相同国家的合作。安倍借访欧之际访问北约总部,并在那里发表演讲,不仅可以直接呼应北约,向美国表明其对盟友的忠诚,还可向外界明示,日本有意参与欧亚大陆的角逐,为将来时机成熟时,日本与北约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合作,甚至加入北约创造条件。
安倍的欧洲之行,使我们看到了他与小泉在外交风格上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此行从一个侧面显现出安倍内阁重振日本大国地位的思路和部署。这是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认真研究的。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方祥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