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中国调制“媒体盛宴”
外国记者开始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愿成为他们“建设性的合作伙伴”
文/《瞭望》新闻周刊实习生 王可 王争
记者 王海京1月1日,路透社以“北京-呼和浩特”电头发出一条稿件,时值《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下称《采访规定》)施行之日。
新华社就此评论:“这条由两名外国记者分别在北京与呼和浩特采访完成的稿件,开创了新规定实施以来,外国媒体未向中国外事部门申请,就成功实现对所在地以外省市进行采访的先河。”“我只是征得了采访对象的同意,在进门时出示护照等证件表明了我的身份,就顺利完成了这次采访。”路透社记者林洸耀向《瞭望》新闻周刊提及他当日完成的一次采访。此前,这样的采访须事先征得有关外事部门的同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11月1日签署的《采访规定》改变了这样的情况。
旨在“便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依法采访报道,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采访规定》称,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
“《采访规定》的施行是一个进步,但是还需要时间来观察,”林洸耀认为,“它反映了中国政府的信心,他们相信开放以后不会乱。”
在早些时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说:“我们要真正地推动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媒体能够更多地、更加准确地、更加客观地、更加真实地来报道中国”,“通过你们实地考察、采访,你们对中国的看法会得出自己的新的结论。这一点我们是有这个自信的。”
蔡武表示:“作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国务院新闻办在这个问题上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举措”
“2007年1月1日,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比较平静。新华社4名记者在这里守候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像是外国记者的身影,”新华社1月1日的报道称,“人们猜测,他们中的不少人可能因为一条新规定的实施,而被吸引到别的地方‘挖’新闻去了。”1月7日才结束在菲律宾度假的吉米,还没有机会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试用《采访规定》,他的同事已开始这样做了。
这位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北京分社社长,在中国生活了35年,是西方记者圈中有名的“中国通”。他注意到:“新规定的精神是,除了像军事地区这样极少数的例外,我们现在可以到任何地方报道中国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奥运会。”《采访规定》表示,外国记者来华采访所携带的合理数量的自用采访器材可以免税入境;外国记者因采访报道需要可以在履行例行报批手续后,临时进口、设置、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外国记者可以通过外事服务单位聘用中国公民协助采访报道工作。“我们欢迎这个修改后的规定,”吉米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只要被采访者同意,我们可以和任何人交谈,在任何地方拍摄了。我们将不再被要求从地方官员、外事办公室那里获得批准,像老的规定所要求的那样。”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刘建超在2006年12月1日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介绍,截至当日已有49国319家新闻机构共606名外国记者在华常驻,近年来每年均有3000至5000名外国记者来华采访。这些数字远远超过了1990年年底的外国驻华记者约170人、全年临时来华采访记者约1500人的规模。
1990年施行的《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下称《管理条例》)规定,外国短期采访记者在中国境内的采访活动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提供协助;外国记者采访中国政府部门或者其他单位,应当通过有关外事部门申请,并经同意;外国记者赴中国开放地区采访,应当事先征得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同意。《管理条例》还要求,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架设无线电收发信机和安装卫星通信设备;在中国境内使用对讲机及类似通信设备,须向中国政府通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外国短期采访记者因特殊情况,需要携带和安装卫星通信设备,须向外交部提出申请,并经批准。“我百分之一百地赞成新的规定,我想我的同事和朋友也会对此表示欢迎的。”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社长爱德华对《瞭望》新闻周刊说。爱德华已经为华盛顿邮报在北京工作了三年,他所效力的这家报纸曾在上世纪70年代报道“水门事件”而把美国总统尼克松拉下了马。
2006年8月华盛顿邮报曾载文称,(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外媒体无法获得充分报道新闻的自由。《采访规定》对这样的说法作出了回应。
一向关注中国农民和土地问题的爱德华,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政府的信息公开。“信息的公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密切相关,”爱德华说,“中国政府在这个时期内放宽对外国记者报道的限制,允许报道奥运之外的领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改变,也表现出中国的开放程度在逐步提高。”“新的规定是好的,但地方官员和普通民众需要被告知或重申现在已经给我们采访和拍摄的自由了,”吉米希望《采访规定》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有几次,地方政府仍要求我们CNN的工作人员出示从北京的中央政府那里获得的书面许可,而这正是新的规定说不再需要了的。当我们告诉他们这个新的规定,他们说‘我们还没有听到这个’。”“如果新规定能够严格执行,它将会对采访和报道起到推进作用。最终,它将使我们能够为我们的海外受众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中国影像。”吉米说。“地方政府官员可能还不知道新的规定。”爱德华说。他认为地方政府执行《采访规定》,是对外国驻华记者最大的帮助。爱德华作出乐观的评价:“虽然我们担心它的效果不会很快显现,但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举措。明天效果可能不明显,但后天一定会好的。新政策表明了中国中央政府的态度,一定会推动新闻信息进一步公开。”《采访规定》颁布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已决定派出多名记者来华参与奥运报道;美联社在原有25名记者的基础上,准备大量雇佣中国雇员;此外,《纽约时报》在中国设立了亚洲地区最大的记者站,驻华记者已达到5名。
新闻发言人阵容可观
在《采访规定》施行前的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三次向境内外媒体公布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的电话。
同时还公布了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及各省(区、市)新闻发言人名单及新闻发布工作机构的电话。
蔡武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7个党中央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一共设立了8位新闻发言人。此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以及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也都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新闻发言人。”“目前,国务院已有74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91位新闻发言人。全国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都已经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共设立了52位发言人。”他还披露,从2007年1月起,“将会有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气象局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9个国务院的部门推出由新闻发言人定时定点发布新闻的制度,有的可能是一个月一次,有的是一个季度一次。科技部、民政部、交通部等部门也在积极筹备中。”
据悉,有关部门将就我国法制建设、政治制度、人权保障、新闻管理、奥运工程、残疾人事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境外关注的问题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拨通了三个部委新闻发布机构的电话,面对记者的采访请求,这三个部委的工作人员均要求记者传发正式采访函,以据此安排与新闻发言人的采访。他们表示,《采访规定》施行后,他们将严格按照要求接待外国记者。其中一个部委的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外国记者只需要通过身份确认的程序即可进行采访,与中国记者没有区别。《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据近期公布的北京市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省(区、市)新闻发言人的电话号码,拨通了其中的两部。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他们正在努力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并积极为在华外国记者服务。
1983年4月,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2004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国务院62个部委75位新闻发言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这被视为中国政府信息进一步公开的重大信号。“以前,我们无法找到能够对我们公开讲话的官员,”吉米说,“现在我们至少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和电话。即使他们对我们的问题‘无可奉告’,这可能也有新闻价值。”“中国政府真的需要新闻发言人,需要新闻发言人来阐述中国的立场,”林洸耀对《瞭望》新闻周刊说,“在我看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国务院台办和北京市政府一直做得很好,他们帮了我们很多忙。但是有些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他们会认为多说多错、少说少错。”林洸耀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建立与外国媒体更加密切的联络制度,“希望能够公布新闻发言人的手机号码,也希望能够像很多国家那样设立记者接待室。”
“我们的声音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要运用公共外交和媒体外交策略,让国际社会通过媒体看到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教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采访规定》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李希光认为,奥运期间随着大量外国记者进入中国境内,可以传播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中国可以利用此次机会开展媒体外交,在西方媒体面前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自由民主和人权进步的新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认为,《采访规定》的施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报道领域走向开放的里程碑,“它更加表明了中国融入国际的开放、开明的姿态,我们的声音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他说:“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除了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发言人电话公开之外,部分党的机关新闻发言人电话也同时公开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执政党的自信,其意义在于党务、政务信息向社会各界公开。”
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举办各类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吉米曾两次应邀为新闻发言人做讲座,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说:“通过一个训练有素、自信和权威的新闻发言人,他们会在一些问题上阐述他们的立场,或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这会促进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培养善于说话并善于抓住时机说话的新闻发言人,既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保证政府政务公开,又能够抓住时机,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尹韵公认为。
同时他提出,要防止利用新闻发言人制度垄断信息,防止可以公开的却不公开、能说的却不说、应该让人民知道的却不让人民知道等情况的发生。
李希光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从今年开始,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将与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联合举办面向2008的中国政府官员议程设置和新闻运作高层培训班。
他认为,面对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奥组委官员应当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掌握如何讲述故事并提高自身策划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能力,通过议程设置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世界多数国家的媒体全面真实报道中国。“如果说《采访规定》给中国国内媒体带来了竞争的话,那也是有益的竞争,没有任何坏处,”《中国日报》前任总编辑朱英璜表示,“《采访规定》施行以后,中国记者能够更多地看到外国记者怎么看待中国、关注哪些中国问题,也能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外国记者对我们的报道。”《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记者李章军说:“《采访规定》一方面能促进我国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的报道工作也具有督促作用。”《南方周末》记者苏永通把《采访规定》的施行看作是国内媒体自我提升的一次机会:“我们更愿意认为这是一次向外国同行学习的机会,他们的报道策划,他们的独特视角,他们的叙事技巧,其实一直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借鉴的。至于竞争,我想外国媒体多数没在中国落地,因此我们也还没感受到,不过我们应该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天。”2008年10月17日奥运会结束后,《采访规定》将自行废止。
刘建超在中外记者会上就此表示:“中国改革在不断深入,开放在不断扩大,中国政府向记者们提供的便利和各方面协助也会越来越多。我相信,大家在中国采访的许可和信息渠道都会更为便利。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欢迎外国记者来华采访报道,愿意为外国记者采访提供便利和协助。这个政策不会改变。”
(责任编辑:李培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