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品牌4S店的经营许可权,一直是业界公认的稀缺资源。如今,市场竞争加剧,开4S店稳赚不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日前举行的销售精英大赛上,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勇指出,近一两年已到了国内汽车经销商的分化转型期,“现在的稀缺资源是客户,而能否留住客户,关键看经销商自身的竞争力”。
| |
任勇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近两年多来,为提升营销终端的执行力,许多整车厂开始对原有的经销网络进行重新梳理:或将不同的子品牌分网销售;或对经销商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评定星级;或启动退出机制……一时间,汽车经销领域风云突变,“洗牌才刚刚开始”、“未来两年至少有30%的经销商将被淘汰”等观点开始流行,整车厂与经销商的关系也变得格外敏感。不久前,山西新宝鼎与长安福特的解约纠纷就是一例。
目前占据车市主流的4S店销售模式,最早是广州本田1998年引入的。很快,“一年上千万、两年回本”的高额回报,让建4S店书写了车市一本万利的神话。高利润的诱惑吸引了大批人加入经销商这一行业来淘金,全国大大小小的各类汽车经销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达到了数万家,质量的良莠不齐自然为日后的分化洗牌埋下了伏笔。
洗牌的前奏发生在2004年。车市走低、价格大战、紧缩银根……让一批竞争力不强的经销商遭遇资金周转难题,一些经销商甚至开始退出。随后的2005年和2006年,虽然车市恢复增长,但是,汽车企业为提高整体竞争力而实施的营销变革,再次将整顿经销商队伍列为重点。
经销商不是保险箱,不是金饭碗,个别长期效益不佳、服务水平得不到保证的经销商,被厂家摘牌,自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在不少人眼里,经销商总是被当成弱者,这让整车厂在营销网络整顿中总是顾虑重重。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整车厂与经销商的关系呢?
其实,整车厂和经销商,从大局上看是一对利益共同体,形象地说是“鱼水关系”。因为,经销商把车卖好了,厂家的销售规模、利润才能上去;而厂家规模大了、实力强了,自然会推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车型,在市场推广上也能大手笔投入,经销商的日子自然好过。
但是,从另外一些角度看,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的,是一对“冤家”。为了抓住市场机会,在申请4S店经营权时,经销商必然求着厂家;车型畅销了,经销商希望能多分配些指标,多赚些钱,也要与厂家搞好关系;临近年终,一些厂家为达到或超过销售目标,往往会向经销商“压库”,能否减少“压库”指标,经销商也要看整车厂的脸色……这样看起来,厂家似乎占据着主导地位。可实际上,厂家也有求着经销商的时候。比如,车型销售不力时,要靠经销商拉升销量;竞争对手降价时,必须求得经销商的共识,在价格策略上统一步调,避免因个别经销商私下里大幅让利,从而撼动企业整体价格体系。此外,由于目前一些财大气粗的经销商往往经营多个品牌,在人才、资金、关注度等方面,往往是哪个品牌赚钱,就偏向那个,这让整车厂在某些时候也不得不变成了“弱者”。
“对经销商要多讲拜托。”任勇的话是目前整车厂与经销商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有眼光的整车厂经销网络管理的和谐之道。而作为经销商,也应该审时度势,在自身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苦练内功,与整车厂联手提高核心竞争力。(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