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顺义,喜欢京郊。”在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位于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区的宽敞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来自瑞典的工程部总监马蒂亚斯。
在中国工作3年,马蒂亚斯掌握的汉语中,除了“你好”、“谢谢”之外,说得最溜儿的就是“顺义”这两个字了。
从2004年到索爱普天任职,马蒂亚斯和他的家人就一直居住在顺义新城中的丽京花园。“我每天上班只需要开车走很近的一段路,这里没有交通堵塞,更没有嘈杂和喧闹,我很喜欢。
”虽然对于顺义新城而言只能算是个“临时居民”,但提到三年中这里的变化,马蒂亚斯却一点也不含糊:“最大的感觉就是环境变得更好了,不仅路更多、更宽,而且树木花草也比我刚来的时候多了不少,除了人少点,车少点,与市区的差别并不大。”
当记者询问在新城中居住是否方便时,马蒂亚斯幽默地说:“滑雪和打高尔夫非常方便。这里的滑雪场常常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不过太太有时会抱怨这里的配套设施比较少,尤其是大的商场和超市。”
马蒂亚斯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提到一家在顺义的生活,他显得十分满意:“丽京花园的社区服务很不错,我的孩子一个3岁,一个才1岁半,平时社区里有幼儿园,能帮我太太分担很多,另外这里的空气不错,有利于小孩子玩耍和成长。”
权威发布
新能源开创农民新生活
“1+3”文件,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刚刚过去的2006年,本市出台近100项扶持农村建设的新政策,形成了“政策集成、资金聚焦、部门联动”的新机制。与此同时,80个市级试点村的确定、108项折子工程全面完成,都使本市农村产业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都使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来自农委的消息说,全市“三项工程”年内计划解决近500个村和33条乡村旅游道路照明问题。启动38处大中型沼气工程、新建或恢复50余个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推广炊事、采暖用生物质气化炉3.5万户、推广建设3.2万铺节能吊炕,惠及近10万户农户。建设200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60项中水综合利用工程和40个应急水源地水环境治理工程,实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
就顺义区来说,除了修路,环境整治,3年来,顺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公厕建设列为重点工程,共改造生态型公厕80座,遍及全区各个乡镇,每座生态环保型公厕比普通的冲水公厕年节水量达3400吨,全区生态公厕年节水量达到27万吨。
专家观点
城乡均衡发展是长期任务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梅松说,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乡均衡发展是其五大发展观之一,具体就是以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科学发展,统筹城乡。
目前,城乡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别,2005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大约是1比2.7;社会服务水平差距,农村的基础设施,如水、电、气、路等方面相比市区较差;社会服务水平差距,市区有着明显的优势,表现在科教文卫等各个方面。
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开始加大对农村的改造力度,缩小城乡差别。一是在财政方面,去年在乡级的投入已占财政总投入的50.5%,首次超过了对城区的投入。二是市政府将城区的优势向农村转移和转化。如在教育方面,名校在城郊办分校;医疗方面,三级甲A的医院在城郊办分院或联合办院等。三是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去年在全市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还有新能源的改造等。
梅松说,不管什么样的改造,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缩小城乡差别,使北京均衡发展经济也是基础。从这一角度,市政府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政策,如城区工业向郊区工业园区转移、集中,主要发展成以顺义、昌平、亦庄为中心的工业园区。由此,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才能建设基础设施,才能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而提高郊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以达到城乡整体的均衡发展。这样,郊区的科教文卫水平提高了,还能吸引城区的居民到郊区定居,以此减轻城区的压力。梅松认为,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政府部门,要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本报记者龙露J029
委员建议
应用太阳能让农民冬天洗上热水澡
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成员何兵认为,目前北京市在进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停留在简单的环境建设上,农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让居民安居,这里的安居既包括道路、垃圾等外部环境的建设,也包括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北京农村普遍存在冬季取暖尤其是洗澡等方面的困难。何委员建议制定新农村建设中利用太阳能的引导性补助政策,将太阳能这一比较适合农村的采暖系统、热水器应用到新农村,解决农民在冬季采暖中不卫生和造成空气污染的问题。
同时,何兵委员表示,新农村建设还要让村民乐业。集体经济不发达、缺乏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必须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能够给他们的生活水平带来的改善与提高。各级政府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寻找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让村民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本报记者孙颖X133
安旭东摄J130
本报资料照片B149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