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市应急办会同市食品办共同发布《北京市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其中规定在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上,北京市19个成员单位将与食品办配合,分别承担不同职责。
现在经常有人抱怨还能吃什么,这次有关部门发布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预案,似乎是要在吃的问题上给人一颗定心丸。预案涉及的部门达到19个,动静不小。看来,政府是下定决心,要解决“嘴”的后顾之忧。
细读这份预案,核心内容有两个,一个就是给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分级,每个级别都有显著的识别标准。
这么做,除了解决问题方便以外,恐怕更大的作用,是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例如红心鸭蛋到底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就一直存在着争论。往饲料中添加违禁品的确触犯了法律,但其后果究竟是怎样的?分级制度就可以客观地进行解答。
另一个核心在预案中并不显眼,但却更加重要,那就是问责制度。预案规定,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要“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这个规定只是很多条文中的一个,但却最为关键。它的本质,就是要告诉人们,出了事是要有人负责的。长期以来,很多事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根本原因就在于问责制度缺失或者执行不力。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事情,类似的问题一出再出,和始作俑者能够逃避责任、存在侥幸心理有着很大关系。而这种心态,往往会将小事变成大事。
但也应该看到,这个预案只是北京市的预案,问责也是在北京市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会牵扯众多地区,因此,只有一地问责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中央政府也花大力气关注这个问题,要求各个地区,尤其是容易出问题的地区,都依法加强问责。如果每出一件事都追查到底,那么老百姓“嘴”上的恐慌就会少很多。
民以食为天,让“嘴”安全起来,实际上也是勤政,是对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