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左三)与同事畅谈飞行感受(2006年11月3日摄)。
谭 超摄(新华社发)
李中华在飞机上(2006年11月14日摄)。
谭 超摄(新华社发)
试飞如果不是因为失误而失事,死而无憾
——李中华
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在空中遇到过20次险情,有的还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的三连环险情,可他次次化险为夷。
靠的是什么?
追寻李中华的飞行轨迹,解读李中华的内心世界,在忠诚、勇敢和智慧之外,还能明显感受他那种可贵的理性——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试飞境界,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理念。
细节表明态度
皮鞋锃亮、手套雪白、衣服整洁、头发“板寸”、头盔一尘难寻,李中华飞行前的精、气、神,已深深烙入同事脑海。
试飞风险高,科研试飞还是高投入,飞行员空中一个小小失误,就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李中华常很有感触:“注重细节,不仅仅为了自己的生命,还有那些巨大的国家财产和众多科研人员数年的心血。”
这就是态度。
每次试飞前,李中华都要做严格的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填制飞行卡,每次必做,把要飞的科目、要做的动作、要达到的要求等等,一一记在卡片上,并把卡片放在腿上,带上蓝天。李中华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飞行中的错、忘、漏,而且制作的过程也是强化记忆的途径。李中华做的1100多张卡片,记录了他每一次试飞的分分秒秒,见证了他搏击蓝天的一个个难忘时刻。
李中华观察到仪表指针一个细微颤抖,避免了一场机毁人亡的事故的事,试飞院院长刘选民讲起来还心有余悸:“多亏了中华是个胆大心细的人。”
那是李中华驾驶某新机,起飞20分钟后,发现飞机液压表指针轻微摆动一下,再细看,指针没有明显变化。感到有点不对劲儿,李中华立即与地面联系,得到的答复却是,根据监控系统显示,没问题。
李中华还是没有放松警惕,密切关注着指针,果然发现,指针重心不断下移,凭直觉液压系统有问题,他立即请求返航。
往回飞,液压表指针开始变化,20、19、18……液压油量在迅速减少。根据该新机液压系统的功用和试飞经验,李中华果断决定,抢在液压系统失效前放下起落架。
为确保正常放下起落架,李中华将飞行速度降至500公里/小时,大胆果断地放下起落架。当飞机距离机场还有20公里左右时,液压系统指针指到“0”。
最终飞机安全降落在跑道上。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用在我们试飞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李中华时刻提醒自己和战友。
细节体现素质
有一次,李中华接到某型飞机的测试试飞任务。拿到试飞方案后,李中华发现计划中的某些架次时间不够紧凑,于是找到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反复琢磨,在完全符合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飞机在空中的每一分钟,合理编排试飞计划。后来,原本计划30个架次的试飞任务,李中华仅用17个架次就圆满完成。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科研经费,也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
试飞对天气条件要求非常高,过去几年,李中华所在的机场平均每年可飞天气较少,很难满足日益繁重的科研任务需要。李中华和战友们根据飞机性能及试飞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并进行反复研究试验,提出将原来可飞行能见度标准降低2公里的建议,一下子使全团当年可飞天气增加70天,试飞效益大为提高。
这就是素质。
科研试飞员,是“传感器”,也是“处理器”。工程技术人员喜欢与李中华配合,因为李中华不仅能准确判断出飞机设计与性能的好还是不好,还能说清为什么,并提出可行建议。工程技术人员感叹,李中华没有飞过一个无效动作,更没有飞过一个无效起落。
一次,李中华受命带领一名飞行员到某航修厂接一架大修完的飞机。接机前试飞,飞机升高后李中华感到有点不适应,就向厂家反映可能是密封不好。厂家组织技术人员把飞机座舱所有的部位都检查了几遍,甚至把座椅都卸了下来,但就是找不到原因。李中华再飞上天,凭着对细节的敏感终于查到座舱门有一道细小的缝隙!
原因找到了,故障很快被排除。几费周折都没有找到故障原因的厂家技术人员握着李中华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要不是你的敏感,这一隐患就会带到部队呀!”
细节昭示追求
1997年4月23日,李中华再次踏上俄罗斯的国土,他见到俄试飞学校校长的第一个请求是:我想飞“眼镜蛇”!
俄方校长带着吃惊而又敬佩的眼神看着他,思索了片刻后说道:“好吧,我答应你,但记住,它充满了风险。”
李中华与“眼镜蛇”过招的时刻到来了。
这天,由李中华驾驶的苏—27战机如利箭一般射入蓝天。有备而来的他很沉稳地完成了一连串动作。后舱的教员高兴地说:中国勇士,你成功了!
第一次完成“眼镜蛇”动作后,李中华对动作并不满意,他发现驾驶杆没有回到中立位置,使飞机产生了偏转,这不是完美的“眼镜蛇”机动。
再来一次!飞机再次发出怒吼,突然,机身发生了反倒向偏转。后座教员喊道:“危险!危险!”这是进入尾旋的前兆。李中华由于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迅速将飞机控制住。第二次、第三次……第六次,一遍又一遍,李中华驾驶苏—27飞机从高度8000米一直飞到1000米,“眼镜蛇”终于被他真正降服了!
走下飞机,俄罗斯著名试飞员考切尔拍了拍李中华的肩膀说:“祝贺你,非常完美!完成‘眼镜蛇’动作是飞行员至高无上的荣誉,从此以后我们的飞机对你来说没有秘密了!”
就是这样的追求。
为了一个0.5的数值,李中华曾反复琢磨、冒险突破。飞机“迎角限制器”,是飞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保障。在试飞某新机型时,李中华感到飞机的限制角度比飞机的性能要小,没有发挥飞机的潜能。李中华与科研人员共同论证、制定试飞方案、精心设计动作,果真飞过了飞机当初的设定值。飞出的数值,令科研人员欣喜,根据飞出的这一依据,他们在新机的研制中,将迎角限制器设计值增加了0.5。别小看这0.5的数值,它蕴藏了航空工业这一系统工程的一大进步,对部队战斗力也是一个提升。
细节贵在坚持
“多一口不吃,少一步不停”,这是李中华平时“注重饮食、加强运动”的生活写照。难怪,李中华妻子说他“惜命”,儿子说他“好玩”。
李中华每天6点起床跑步,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即使到外地疗养、外出执行任务或者回老家休假,这个习惯也坚持下来。李中华在空勤灶吃饭,有时饭后回家,正赶上妻子做的饭菜出锅,再好的饭菜他也不动一筷子,爱人洗好了水果端到他面前他也不吃。据李中华的妻子潘冬兰讲,只要有试飞任务,前一天李中华绝对不沾一滴酒。试飞18年来,李中华体重上下浮动从没有超过一斤。就连清洗飞行服,李中华都一直用手搓,怕洗衣机把衣服搅变形。
尽管有人开玩笑说李中华像“一根筋”,但大伙心里都明白,李中华把拥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作为当好一个试飞员的基本条件,这不是自私的“刻板”,而是无私的“苛刻”。
“把平凡事做到极致,也就不平凡了”,李中华对细节“苛刻”作了这样的诠释,“好习惯养成不容易,要改变也不容易,更不应该。”
对演员来讲,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而对试飞员来说,就是空中一秒钟,地面十年功。这就靠平时的积累与养成。李中华经常看国外的一些飞行事故汇编,看时有个习惯:先是把现象的部分看完,把后面部分遮住,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快速作出处理,然后对照别人处置的过程,找出自己考虑不够的地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坚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李中华试飞以来基本没生过病,做好全天24小时能飞行的身体准备;飞行前做飞行卡片的习惯,坚持了18年,不但记录了飞行的分分秒秒,还为他发表19篇理论文章打下基础;坚持一个小小阅读习惯,在他处置空中险情时帮上了大忙;出门前必须给儿子深深一吻,让他赢得亲人对他高风险事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