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三名反扒志愿者在西安市东大街大差市口附近,抓获正在“上班”的小偷后,向他们宣读“八不准”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1月15日晚,三名反扒志愿者大街上抓住小偷后,向其宣读“八不准”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内容
1.不准带刀及任何利器出来行窃;
2.不准威胁报复发现其行为的失主;
3.不准攻击任何见义勇为的群众;
4.不准反抗攻击联盟队员;
5.不准以患有艾滋等传染性疾病的手接触联盟队员;
6.不准自残并栽赃陷害联盟队员;
7.不准探听联盟队员的网名、特征及住址等资料;
8.不准不遵从联盟队员的驱散指令。
目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持反扒行动,加入联盟队伍,让小偷在西安无处可藏。
有人给小偷立规矩?乍一看,还以为是玩笑,细一看,还是真的。1月12日,华商网华商论坛“西安见义勇为联盟”版就出现了一个题为《对小偷的“八个不准一个提醒”》的帖子,要求小偷不准带凶器,不得反抗攻击联盟队员和群众等。
小偷能按规矩来吗?昨日记者辗转联系到发帖人“琴心剑胆”,谈到发帖的初衷,他说小偷因此收敛的可能性不大,但这是给小偷们的一个正告,也是对网民的积极呼吁,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反扒行动的见义勇为中来。
八个不准
也反映了联盟队员所遇危险
“琴心剑胆”是“西安见义勇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版版主,也是联盟的负责人之一。这个帖子是他代表联盟所发,“八不准”所反映的情况,其实就是队员们平日在抓小偷的过程中真实遇到的,包括小偷“带刀及任何利器出来行窃;威胁报复发现其行为的失主;攻击任何见义勇为的群众;反抗攻击联盟队员;以患有艾滋等传染性疾病的手接触联盟队员;自残并栽赃陷害联盟队员;探听联盟队员的网名、特征及住址等资料;不遵从联盟队员的驱散指令”等。“这些行为都是小偷日常惯用的伎俩。”“琴心剑胆”说,联盟队员所处的社会环境非常危险,经常会遇到小偷的威胁。
“琴心剑胆”给记者讲了一件真事,那天他们在超市“执行任务”,由于队员盯得紧,小偷迟迟未能得手。气急败坏的小偷,跑到队员面前,指着队员说:“你要再不走的话,一会你想走也走不了!”联盟队员受到威胁不止一次,2006年12月4日本报曾刊登了《“不是警察,你给我等着!”》一文,讲的是联盟队员在小寨抓住小偷,起初,小偷很“配合”,自觉地将双手背在身后,可当听到队员用手机报警后,突然变脸,手指一名队员威胁说:“你不是警察,你给我等着!”
讲这些事情时,“琴心剑胆”很平静,他说:“我们不会因此而退缩,依然会继续抓下去。这对我们来说已不仅仅是义务,而成了一种责任。”
一个提醒
对小偷愤怒的都是联盟队员
当记者问道:“你觉得小偷能看到你的帖子,并且真的有所收敛吗?”“琴心剑胆”笑了:“他们(指小偷)非常关注我们的论坛,他们上网的机会可能比普通市民还多,一定会看到。”至于会不会按照“八不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琴心剑胆”坦言:“收敛的可能性不大,几乎没有。”
除了“八不准”外,帖子里还有“一个提醒”。“琴心剑胆”说他把具有“对你们(指小偷)投有严厉的目光的,示以愤怒的表情的,表现厌恶的情绪的”特征的,都称为联盟队员,并提醒小偷“主动回避绕行”,否则,“将集全体队员之力,组织更为严厉的打击行动。”
“琴心剑胆”表示,这其实是让更多的市民在目睹小偷实施偷窃时,不要再只是冷漠的旁观,他希望围观者能“投有严厉的目光,示以愤怒的表情,表现厌恶的情绪”,让小偷感觉到正义的力量无处不在。
“琴心剑胆”告诉记者,联盟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个人安全,上个月公安雁塔分局给联盟捐赠了20双防割手套,令队员们十分感动。“但其他的安全装备依然欠缺,通讯设备的落后,也让我们错失了许多抓贼的好机会。”“琴心剑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持联盟行动,加入联盟队伍,让小偷在西安无处可藏。本报记者 田永丽
民警评说
给贼讲规范 出发点值得肯定
“给贼讲规范,出发点的确值得肯定,但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昨日下午,当听说有人给小偷定了“八不准”,民警小姚认为有点“怪”。
小姚说,他从媒体上对“西安见义勇为联盟”有一些了解,作为公安机关来说,他们对这些义务反扒的市民表示感谢,也希望更多的人为社会治安的和谐而努力,联盟发出“八不准”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让贼“不准”干什么,贼能听吗?因此他觉得这种方式还有待商榷。
“这并不是说‘八不准’没有任何意义,在定义偷窃和抢劫上,公安机关的处理标准是不一样的。”小姚告诉记者,一般小偷如果在偷窃时使用凶器,威胁、攻击失主及他人的安全,那就不是偷窃这么一个简单的治安案件,而成为有抢劫嫌疑的刑事犯罪,是警方目前开展的“平安战役”重点打击对象之一。小姚也希望通过本报正告不法分子:“不要以身试法,也不要心存侥幸,一旦被抓,必然会受到严厉惩处。”本报记者 田永丽
现场宣读
小偷被抓 聆听八不准
昨晚9时许,反扒志愿者将正在大差市口附近“上班”的3名小偷抓住,被抓的小偷在听到志愿者宣读的“八不准”后,说他们知道了“八不准”的要求,以后不会再做坏事了。
3名小偷均是外地人,年龄比较小,最大的只有14岁,被抓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街上转了好久,不过尚未得手就遇到了反扒志愿者。由于他们不识字,所以无法拿着“八不准”给他们看,志愿者便给他们一条一条读。最大的小偷木龙(化名)说,他们身上从来不带凶器,也不会去威胁报复失主。“没得手就没得手,也是常事。”木龙说,他们平时最怕的就是被抓、被送到派出所,所以他们不会去做那些可能让自己“被关”的事情。
由于这3名小偷年龄小,又没有实际的犯罪行为,志愿者在对他们批评教育后,放他们离去。本报记者 田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