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钟惟德博士在白云区下乡扶贫时与患前列腺增生的贫困老人合影。
永远把病人放首位
屡获荣誉宠辱不惊
外科大楼9楼的一间普通病房的门不时被推开,“我家人情况怎么样?”“某某床病人出现突发情况,应该怎么处理?”这是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问得最多的问题。
门后坐着的就是钟惟德教授,这里是他的实验室,对于家人来说,他不在手术台上就是在病房里,不在病房就在实验室,家的位置总是排在最末。
正是在一台台手术、一次次治疗的间歇,他带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几名医疗骨干,完成了“CK-20基因表达对膀胱肿瘤微转移临床意义的研究”。钟惟德说,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能通过血液搜索到更早期的膀胱肿瘤的发病信号,对于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很大。“现在只要10万个细胞中有一个癌细胞就能把它揪出来,而以往一般要到肿瘤比较大的时候才能发现。”
近日,中华医学会正式公布,这项研究获得“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今年全市仅有的两个获奖项目之一,钟惟德正是这项研究的第一负责人。据了解,中华医学科技奖每年颁发一次,是中国医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能获此殊荣,是每个医疗科技研究者的梦想。
为保证病人样本不外流
向英方合作者据理力争
获此奖项,当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但对于钟惟德来说,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他的目标始终在更远的地方。
现在,除了日常的手术和治疗,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的“中国东南部地区前列腺癌与膀胱癌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上。钟惟德说,前列腺癌、膀胱癌在中国发病率很高,这项研究旨在通过生活习惯因素及基因分析,找到预防和治疗的途径。和以往不同的是,该研究采集的是唾液而非血样。通过唾液DNA试剂保存盒,样本可以在常温下保存1~2年,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保存6年。
作为中方的负责人,他召集了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同济大学、香港大学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起参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双方已经熬过最开始时的磨合期,顺利收集了两千多份样本,正在加紧检测。整个研究的完成,计划在6~8年之内。
钟惟德说,和伯明翰大学的合作,一开始并不顺利,双方拉锯了近一年,才商定合作协议。英方开始时很强硬,觉得中国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水平很落后,要求中方把采集到的所有样本直接送到英国检测,并且在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上含糊其辞。
“不少国外的研究机构到中国都是想用很少的钱拿走资源,但是我告诉他们no,我们宁可自己筹钱进行这项研究,也不会让样本资料外流。”在一次又一次激烈争论之后,钟惟德决定自己先把这项研究开展起来。由于都是在工作之余进行,资金又没有着落,项目组成员承受了巨大压力。尽管如此,他们利用一切休息时间,找前列腺癌、膀胱癌患者采集样本。此外,结合每名患者情况还须找来3名对照组成员。半年时间内,完成了600份样本的采集,大大超过原来预计的150份样本的采集计划。
钟惟德及项目组成员的努力没有白费,看到这一切,英方主动让步,要求加入这个项目。双方很快敲定,本次合作是平等的,所有样本的采集、保存和检测都在中国完成,最后采集的数据资料汇总到英国进行分析。为此,钟惟德还要求英方派成员到中国呆至少半年,了解中方的工作情况。由于他的据理力争,中方著作权和知识产权都明确写入协议之中。
“每次采集之前,我们会和患者签订一份详细的知情同意书,承诺决不把样本用于医疗研究之外的盈利目的。”对于这一点,钟惟德显然最满意。
周末骑摩托车到山区义诊
几乎跑遍穗所有穷困山村
钟惟德小小的实验室中,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个条幅,上书“剑胆琴心”,和这四个字相映成趣的,是随意插在花瓶中两束怒放的玫瑰。钟惟德的助手笑着告诉记者,这些玫瑰花是全国劳模、广州玫瑰花皇后潘翠玲特意送来的,以感谢钟教授精良的医术。
墙壁上贴着的一排工作照中,几张钟教授下乡义诊的照片引起记者的关注。
从1998年开始,每到周末,他都会骑上自己的摩托车,颠簸几十里山路,赶到花都、白云区的偏僻山村,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做手术。他坚持了近10年,几乎跑遍广州所有的穷困山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有近万人次。“其实,没有市卫生局、医院领导以及同事的支持,我一个人没法完成这么多事情。”钟惟德多次提及这一点。
记者了解到,有一位85岁的五保户冯五婆,因为没钱医治,加上忍受不了胃痛的折磨,曾尝试喝农药自杀。得知情况后,钟惟德免费为她治病。此后,每到周末,老人都在村口等待钟医生的到来。
白云区竹料镇的冯乃田老人感激地说:“我们一家三口都是他给看好的。”老人的大嫂去年由于脑中风导致偏瘫,却没钱住院,在钟惟德的指导下,进行了以功能锻炼为主的治疗,只花了几千元,病人就可以下地干活了,而按常规治疗的话,治这个病起码要花几万元。
前段时间,由于工作和科研项目实在太忙,钟惟德一度打算暂停义诊。当地老百姓得知后非常难过,专门给他们敬爱的钟医生写了一封信,请求“医术精湛、待病人如亲人”的钟医生继续下去。面对这封沉甸甸的信,钟惟德坚持了下来,只是由于没办法保证时间,以前的每周一次改为现在的不定期。
6年钻研药物性价比
为病人寻找便宜疗法
“第一次到山区看病,我深受震撼。”钟惟德说,他给一名前列腺增生患者开了几种比较常用的药,吃一周大概要60多元。“患者站在那里就是不去拿药。我追问了几次,患者才说,这些药太贵了。”钟惟德说,当时他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他后来才知道,农民种的青豆,一筐才卖五六元,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不到3000元,这个药方就等于十筐青豆呀!
此后,为病人减轻医疗负担成了他研究的动力和方向。他花了6年对药物疗效和价格进行研究,终于找到了一种“便宜”的方法,这种用药方法一年可以为前列腺增生的病人省下4000元的药费。
去年,钟惟德作为第一负责人与中山大学生命医学院开展了“前列腺癌基因诊断芯片”研制,将原来依靠进口设备的检测系统国产化,使原来数千元的检测费降低到200元~300元。这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已申报科技进步奖。
提到这些,出身名医世家的钟惟德不以为意,他说,自己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熏陶,对于他来说,时刻为病人着想,这是做医生应尽的义务,也是祖辈父辈的殷切希望。为病人想得更多一点,为更多人解除病痛,这才是他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正是为了追求这个梦想,这些年来,他不断跨越一道道荆棘,一路前行。
在他义务救治过的上万名贫困山区百姓眼中,他是一名仁心仁术的好大夫;在朝夕相处的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勤奋严谨的好拍档、一起分享艰辛和成功的学科带头人;在英国同行眼中,他儒雅的外表下藏着据理力争、决不妥协的执著和坚持。
年仅39岁的他的头上笼罩着一道道耀眼的光环:他的父亲是钟南山,广东省最年轻的医学博导,中科院客座研究员,2005年“广州市十佳青年”之一……但他始终认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泌尿外科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记者走进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刚获得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中华医学奖”的钟惟德教授面对面,听他讲述荣誉背后的辛酸与快乐。
钟惟德简历
1968年生,广州医学院泌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现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全美泌尿外科学会(AUA)会员,中国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项目子课题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广州市95攻关项目两项,广东省卫生厅青年基金一项,其中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取得一项国家实用专利,均为第一负责人。
2002年获得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5年获得广州市十佳青年称号,2006年获得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中华医学奖”及广州市青年科技创新二等奖。(雷坤)
文/记者雷坤
图/记者骆昌威(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