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监察员莫成就业岗位
新闻提示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启动药品再注册工作。同时,还将实施药品监察员驻厂制度,从生产环节开始实施监管。
2006年,“齐二药”和“欣弗”事件相继成为举国关注的新闻热点,药监部门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遭人诟病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药监部门肯定一直在殚精竭虑地思索着怎么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到了2007年初,重大举措出来了:药品监察员驻厂。
目前我国的药品企业有4000多家,如果一家企业派驻一个,也要4000多个监察员。仅从这个简单的数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国家药监局的力度之大。然而我们似乎还是难以对这一举措的前景表示乐观。
首先,这些观察员是由国家药监局出还是由地方药监部门各派各的呢?
如果是各派各的,效果现在基本可以预见。这完全可以参考安监总局查矿难的办案经验:总局出手,一准查出问题;若总局不派人,多半还在歌舞升平。
如果由国家药监局派人,我们同样有担心:数千人持尚方宝剑奔赴全国各地,是否还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督这些“钦差”呢?因为肯定有企业要千方百计地“搞定”他们。
其次,劣药是出自药厂,但劣药的“根”却不一定在药厂。
以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欣弗”事件为例,一瓶“欣弗”注射剂出厂价仅两元钱,最终到消费者手中高达38元,而出了问题后,药厂也得以每瓶二三十元的价格召回……苦了两头,肥了中间,如此恶劣的药品流通环境,难免产生“逼良为娼”的后果。
也就是说,如果药品流通环境不改变,药监部门派再多的监察员驻厂恐怕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魔术师要做的是一个人骗一群人,而违规药厂需要做的只不过是一群人骗一个人。
药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国家药监局出台任何一项新举措都会备受关注,也都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期待。
千万别让这一新举措的最后新闻落点变成“监察员进驻药厂,新增就业岗位4000”。
本报评论员木人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