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部分社区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以来,已经从统一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发展到根据居民层次开展不同的学习,并把学习和惠民结合起来,在提高居民素质的同时使群众得到实惠,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 |
大峪街道增东社区所辖13栋楼、10个大杂院,是典型的楼、平房混居的小区,人员居住分散,集中学习非常不方便,且居民素质不一,既有退休的教授、也有小学毕业的流动人口。开展争创学习型社区活动以来,干部们针对这些情况没有大拨轰、搞形式,而是根据地域分布和居民特点成立了“星光、长青、温情、百家”四大学社,各学社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自主进行学习活动。
如“星光”学社由23号院教师楼的退休教师组成,主要开展绘画、党建等方面的学习。“百家”学社由居住在河滩西街的流动人口组成,主要开展计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大的学习活动统一集中到国资委党校会议室进行。社区干部们则分片管理,并通过建立三支队伍加强指导和服务。一是邀请8位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成立顾问团,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二是成立由15人组成的读书读报小组,负责上门为行动不便、关心国家大事的老人读书、读报。三是聘请区国资委党校、大峪办事处、社区居民等有关人员为社区教师,负责社区文化、法律、健康等各方面的培训,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共同研究教学思路、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同时通过开展“关爱女孩知识竞赛”、“社区是平台政策是明灯”等活动,展现大家的学习成果。
各学社通过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在区委宣传部组织的“读书知区情、读报学礼仪”知识竞赛中,各学社选拔、推荐了3人组成的增东社区队代表大峪办事处参加了比赛,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办事处和社区增添了荣誉,其中60岁的王芝兰老人是参赛人员年龄最大的。干部们以此为契机,在社区大力推广刘芝兰一家典型事迹,开展学习型家庭的评选活动,号召居民向她学习,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讲座等36期,参与学习活动的居民达3600多人次,9个家庭还被社区评为学习型家庭,在全社区形成了“人人是学员、处处是学校、时时能学习、年年有发展”的良好氛围。如社区举办的“感恩母亲节诗歌朗诵会”活动有20名母亲参加,以诗歌的形式赞美母亲无私的爱,激励母亲奋发图强,社区干部还为每一位母亲送上了鲜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每到节日,社区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三八”节组织登山活动、“五一”节组织老年人唱歌比赛、“七一”举办“庆祝建党85周年社区联谊会”、“八一”组织文艺演出队前往桃园对驻军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每年举办一次“消夏晚会”,节目都是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取材于社区中的好人好事,每次演出吸引辖区周围群众前来观看,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促进了相互交流,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热爱家园,奉献社区的意识。
社区居民的素质提高了,对社区干部们的工作也理解了,社区干部们则趁热打铁为居民们办了很多实事。如原河滩西街由于地势较低,每逢雨天,公路的水全部灌入河滩西街,百姓宅院多处进水,群众反映强烈,6月份,新班子刚上任,就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修建了600平米的便民路,增加了道路水漏,并在办事处的帮助下,修建了160多平米文化墙,居民拍手称快;在“创卫”中,社区又开展了“社区环境清洁日”活动,先后发动党员、群众共1000人次,清理社区卫生死角8处,清理楼道杂物、室外垃圾18车,粉刷小广告4000多条,使社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现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人员越来越多,用他们的话说,居委会班子一心一意为居民服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们的工作呢?
有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以前到居委会总是骂骂咧咧的,干部们对他不歧视,经常做他的思想工作,使他逐渐改变了态度,用他自己的话说:“居委会真为百姓办事,我服他们”。现在,他非常支持社区干部们的工作,在修路和创卫工作中,成了走在前头的骨干,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尊重和信任。
增东社区通过建立四大学社,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了新的思路,维护了社区稳定,也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