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美国:学术期刊严格审查论文

  新华网华盛顿1月15日电(记者张忠霞)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学术造假带来的负面效应会严重挫伤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2006年,一场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及其合作者的骗局让有关学术机构颜面大跌,曾发表黄禹锡论文的《科学》杂志将这一丑闻列为“年度崩溃事件”。

学术期刊如何反造假,已成为科学界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科学》杂志出版机构美国科学促进会女发言人皮诺尔对新华社记者说,《科学》杂志有一个专门的审稿编委会,由来自全世界的100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他们负责审定提交到《科学》杂志各类论文的重要性和可信度。这些论文只有约四分之一能通过编委会的审查,然后由外部专家进行评议。

  杂志现行的论文审核程序是基于对研究人员的信任而设定的,用总编辑唐纳德·肯尼迪的话说,“科学期刊不是为侦查造假而设计的”。然而,黄禹锡事件以及2006年学术界查处的其他不端行为让各期刊不得不直面现实,在当前科学论文发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以信任为基础的审稿原则不得不作出改变。

  为此,《科学》杂志认真听取并接受了独立委员会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论文审查程序,即制定论文风险评估模板,对“高风险”论文,审查工作应异常谨慎严格。所谓“高风险”论文是指那些可能与人们的直觉相悖的科学发现,以及有可能引起媒体或政界强烈关注的具有轰动效应的研究成果。“高风险”论文提交后,除常规审查外,还应额外再接受一层审核,如要求论文作者提供更全面的论文原始数据等。

  另外,独立委员会还建议《科学》杂志,要求论文署名的所有研究人员提供材料,详细说明自己在这项研究中的贡献。这样,既可以杜绝附带署名过多现象,而且一旦评审专家或文稿编辑在审查过程中有疑问,可直接询问相关研究人员。

  皮诺尔指出,《科学》杂志所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中,有大约35%到40%来自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能够在享有盛誉的权威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极大的肯定,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

  学术造假丑闻的发生促使各类学术期刊开始重新审视论文风险问题,提高编辑和评审专家的防范意识已是大势所趋。

  刚刚在美国权威期刊《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一篇小分子糖尿病疗法论文的中国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以《科学》为首的学术期刊此举可以理解,尤其对可预见将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文,学术期刊确实应更为谨慎。但他同时也指出,“学术刊物的文稿编辑和审稿专家不是调查人员,如果一味纠缠于论文数据、图像等的打假工作,无异于本末倒置”,“关键问题在于科研人员本身,做学问就要认真求实,对科学、对社会都要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科学操守最为重要”。

  遭遇论文造假的美国《细胞》杂志也表达了同样看法。由于图像数据涉嫌造假被质疑,中国台湾中兴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已正式从《细胞》上撤销了2006年10月发表的细胞学论文。《细胞》杂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编辑对记者说,非常遗憾发生这种对杂志、研究人员以及整个课题领域来说都不光彩的事,他们今后将加强数据、图像审查,但“研究人员的自律不应由编辑来督促、检查,这是他们最起码的责任,也许那些大学、研究机构应反省他们培养科研人员的体系中缺失了什么”。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黄禹锡 | 论文 | 审查 | 科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