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虹口交警在杨树浦路一工地上用皮尺测量占路面积(楼文彪 摄)
2006年12月28日、30日本报(新民晚报)推出“堵的尴尬”系列报道。记者从上海市交警总队了解到,从2006年年底开始,交警部门已着手落实今冬明春排堵保畅多项措施,并针对本报(新民晚报)列举的几大问题,近来开出了4帖“药方”,确保道路畅通。
为了让马路上的车流文明地流动,本报(新民晚报)从今日(1月16日)起推出“文明在轮下”栏目,欢迎读者拨打962288热线或发邮件至,也可登录新民网(www.xmnext.com)参与讨论,为驾驶员的不文明举动把把脉,定出几条易讲易记的“驾车规范”。
药方1 巡警别动队疏通支小马路
症状:支小马路没人管
病因:交警警力有限,无法遍布所有拥堵路口
早晚高峰,主干道上车流如织,交警们在各大路口忙得不可开交。与此同时,不少支小马路也频现拥堵,车辆长龙停滞不前,鸣笛声此起彼伏,却难见交警的身影。
从去年12月11日起,上海市600多名巡警支援交警,填补警力缺口;每天上午7时至9时、下午5时至7时,到98所中小学、幼儿园护校,疏导184个支小路口。
打浦桥派出所巡警王义庆是其中的一位。王义庆46岁,曾做过6年交警,如今“重操旧业”,得心应手。他管理的肇周路、建国东路口,位于黄浦、卢湾两区交界处,马路狭小、路况复杂、秩序混乱、经常拥堵。
上周的一个早高峰,一辆小货车违规在非机动车道上直行,在路口险些撞上右转的一辆出租车。两个司机互不相让,狭窄的路口顿时瘫痪。
王义庆采取“三步”法,不到5分钟就解决了难题。
第一步,让双方马上靠边停车,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第二步,分析事故责任,虽然没撞到,但明显是货车违规,负全责;第三步,调解矛盾,让双方都降降火气,最后握手言和。
在王义庆看来,不少拥堵,都由事故双方怄气造成,“越早让他们冷静,就能越早排堵保畅。当了3年巡警,再干老本行,本担心自己不熟练,没想到反而有意外的收获。”
不少巡警和王义庆一样,曾当过交警,既熟悉交通法规,又擅长沟通协调。“交警管交通,指挥车辆、处理事故,重在‘熟悉法规、明确责任’;巡警管治安,调解纠纷、协调矛盾,重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王义庆笑言,“关键是掌握双方心理,沟通要有技巧。”
药方2 监管建设工地,差1厘米也不行
症状:工地附近常拥堵
病因:施工人员违规,随意增加占路范围
如今的上海,工地不少,市政建设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交通。施工封锁路段,道路通行能力降低,而货车流量大增,加重了道路负担。
虹口交警支队二中队队长蔡贵良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区的建设工地虽然不多,但对交通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杨树浦路、临潼路口的那个排污管道工程。”
去年11月24日,工程开工,计划工期近3个月。工地需占用上街沿、一根非机动车道和一根机动车道。“还在项目申请批复时,交警支队就介入了。”蔡贵良介绍,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前签订文明施工和交通安全协议书。“其中明确规定,工地占地宽度,不得超过6.8米。”
尽管施工单位没有违规,但开工第一天,马路还是堵得厉害。“几百米长的一段路,开车本来最多只要2分钟,结果堵了30多分钟。”
交警部门早有防备,几项措施立刻多管齐下——每天晚高峰,固定安排一名交警到工地现场监管;增加警力和4名交通协管员;改变路口信号灯时间,绿灯增加20秒。
拥堵缓解了,交警部门没有放松监管。“我们要检查多项内容,包括‘施工人员在晚间必须穿反光背心;如果要大量使用泵车、混凝土车等,只能等到晚上9时30分之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监督工地范围,不能随意扩大。’”
值班交警随身带着一把尺,一旦发现工地有“风吹草动”,立刻量一量。“有一次,施工人员堆放建筑材料,多占了20厘米宽的马路,当天下午就被我们发现了。”蔡贵良说,“别小看这20厘米,它会影响整根车道,以及车辆的流量、流速。1厘米就可能引起拥堵1个小时。”
药方3 “赔偿安全阀”保障“快撤、快处”
症状:交通事故致瘫痪
病因:“车辆撤离、事故处理”不够快
在高架上,看一眼交通指示图,“绿色”,畅通,笑嘻嘻;“黄色”,拥挤,吓势势;“红色”,堵塞,戆脱了。
司机最怕看见“红色”,经常一堵就是半个多小时。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前方出了交通事故,两车碰撞,互不让步,较上了劲。
据交警部门统计,本市交通事故中,无人伤亡的物损事故约占八成。物损事故中,单车损失在2000元以下的约占九成。
要排堵,必须快速处理事故,让车辆快速撤离现场。管理部门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报警找交警
有纠纷,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打电话报警。交警到现场勘查,确认双方责任,再协商理赔办法。整个过程,由交警掌控。等候、勘查、定责、协商,都要花时间,“撤、处”不够快。
现场自行撤离
去年11月1日,上海市试行新规:两车碰擦,只要单车损失在2000元以下,无需报警,可自处自撤,由对方保险公司认定责任并理赔。自撤快,但有后遗症。撤离后必须找对方保险公司谈,出险、定责、理赔等环节较麻烦,服务迟缓。由此带来了新矛盾——“既然自撤后索赔繁琐,索性不撤,在事故现场说个明白”。
互碰自赔自
今年1月1日起,“快撤、快处”新添一道“安全阀”。上海市交警总队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共同决定,上海今年试行“互碰自赔自”的理赔方式:如事故双方都有过错,由各自保险公司赔偿己方投保车辆的损失。“驾驶员放心地自动撤离,保险公司快速理赔。”太平洋保险公司客户服务经理徐先生说。
药方4 机动车过马路,倒计时精确到秒
症状:路口闯关“吊尾巴”
病因:驾驶员心浮气躁不肯让步,路口车行信号灯指示不明确
十字路口,绿灯即将转换时,机动车强行通过,结果被堵在路口中央,使交叉方向的车辆在换灯后无法通行。这种机动车滞留路口的行为,俗称“吊尾巴”。换句话说,如果你非要抢绿灯的“尾巴”,自己就可能成为“吊尾巴”。
提到“吊尾巴”这个城市交通顽症,公交车司机老李有一肚子牢骚:“我开了十几年公交车,经常碰到别的车子‘吊尾巴’,害得我在路口堵半天。”
老李坦言,自己也曾有过一次“吊尾巴”的经历。“我一直遵纪守法,开车子‘稳’字当头。但那次心情不好,眼看绿灯快没了,就想抢一次,没想到做了‘吊尾巴’,被罚了款。”老李承认错误的同时,也提出了一条建议:行人过马路,不少路口的信号灯提示已设置了秒数倒计时。但机动车过马路,“精确到秒”的信号灯却不多,能不能也设置一些呢?
现在,老李可以放心了。交警总队已决定猪年春节前,在100个路口安装车行灯倒计时显示装置,这100个路口主要分布在“中横”“中纵”和内环高架地面道路。另外,400个倒计时人行信号灯安装工作将同步完成。
到时候,“吊尾巴”的驾驶员就少了一个借口。看到信号灯闪烁“3、2、1”时,还是乖乖地停车吧。(曹刚 孙国富)
焦点关注
一名交警的心声:“文明在轮下”
我是一个交警,在马路当中站了8年。
先帮我的同事们诉诉苦。每个交警,承受的精神压力都很大。我们整天打交道的,都是违反交通法规的驾驶员和行人。他们肯定心情不好,容易发脾气,但我们必须耐心和他们讲道理。
碰到特别堵的时候,我经常要加班,超负荷工作。回到家,饭也不想吃,话也不想说。一碰到沙发,眼皮就往下耷拉。沙发到床那么一点点路,也懒得走。讲句老实话,我最不愿意看到堵车。我也不想这么辛苦,其实只要广大市民,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多多配合,时刻牢记“文明在轮下”,我就会轻松不少。
我认为,“文明在脚下”事关市民的素质和形象,“文明在轮下”却和事故、伤亡紧密相关。相比之下,行人和非机动车毕竟处在弱势,驾驶员朋友首先应该讲文明。
这些年碰到的拥堵,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驾驶员不讲文明造成的。我总结,主要是两个“不肯”。
一是“不肯慢”
举个简单的例子。越碰到下雨、大雾等恶劣天气,越应该心平气和,放慢车速。但不少车子在大雨里照样狂奔,一路溅起的雨水惹得多少行人皱眉头。另外,机动车随意变道、滞留路口、“左进左出”,都是贪图方便、一味求快所导致的违章行为。
二是“不肯让”
有些老板开着“宝马”“奔驰”,在马路上牛气冲天,谁都不让。他们把轿车当作自己身价的标志,却忘记了“所有车辆都是平等的道路使用者”。
有些让行规定,也被一些急脾气的驾驶员抛到了脑后。如“左转让直行”“机动车让行人”等。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我要提醒驾驶员朋友:保持良好心态,遇堵不急,不争不抢,不开“斗气车”,“堵”就会越来越少。
焦点链接
为排堵保畅献一计
我家附近的主干道,每天都堵得一塌糊涂。上个星期,我无意间发现一条新路,一点也不堵,但是走的人很少。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宣传,让更多驾驶员知道:绕行有些路同样可以到达目的地。
——杂志编辑王女士
我打的,有时宁肯绕远路,因为“多开3公里”能换来“少等30分钟”。不少人怕绕道,结果“一条道堵到晕”,不但多花钱,还耽误时间。
——外企白领金先生
我岁数大了,帮不上大忙,但至少可以管好自己。如刮风下雨天,出门就不骑车了,也算为排堵保畅出点力。是不是有些私家车也能在天气、路况不佳时,在家里歇歇?
——退休教师李老伯
为每辆汽车安装电子导航图,可以看到全市每条路的车流量。驾驶员只要在导航图上输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能知道最方便、最畅通的线路,避开拥堵线路。
——大学三年级学生雯雯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