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洋
上周四,本报刊发《鲸吞国产原油巨额利润》一文后,不到三天,国内成品油市场油价应声而落。尽管这次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降幅仅为4%,相比同期的国际油价已经下跌近26%略显小气,我们仍对这一19个月来的油价首次下调表示欢迎。
| |
本周一,新华社播发一条来自海关的最新消息,披露我国去年进口原油14518万吨(约1.45亿吨),成品油进口3638万吨。同时出口原油634万吨和出口成品油1235万吨。
这条买卖石油的新闻,意图在于说明“由于国际油价上涨,进口单价大幅上升,按照2005年的进口平均单价计算,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多支出152.62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虽然报道中突出了国际油价上涨因素造成买油多花钱了,却也无意中透露出卖油赔钱的信息。
消息说,“进口原油金额664.11亿美元,进口成品油金额155.51亿美元,合计819.62亿元。其中进口原油平均单价为每吨457.44美元,比2005年每吨上涨了81.14美元。按2005年均价计算,2006年进口原油多支出117.78亿美元。进口成品油每吨上涨95.77美元,多支出34.84美元”。
消息又说,“2006年我国出口了634万吨原油和1235万吨成品油,金额分别为27.37亿美元和70.48亿美元。原油和成品油出口数量分别下降21.4%和11.9%,出口金额分别上升1.9%和9.9%”。
记者在这里故意用了曲笔,没有直接说明出口原油和成品油每吨价格。这种老掉牙的遮羞报道方式,给读者阅读带来不少的麻烦,但也难不住有点数学应用题知识的人。稍加计算,我国出口原油每吨价格为431.7美元,而进口原油每吨457.44美元,平均每吨相差25.74美元。出口成品油与进口成品油的差价,读者不妨当做记者留的家庭作业,自己计算一下。
人们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石油公司跑到国际市场上买涨不买落,这个问题我们去年在本刊曾经指出过,本文不再赘言。新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同样的原油,我们要贵买而贱卖?这种赔本买卖,大概也只能是我们的石油公司干得出来,至于是和什么国际接轨也只有他们心里明白。
上周我们知道了中石化去年生产4000多万吨原油,其中海外产量为450万吨。本周,又获悉中石油去年国产原油1.066亿吨。现在,还不清楚中海油和国内民营公司的国产原油产量。大致估计一下,国产原油数量还是略高于进口原油数量。
国产原油一方面拿到国际市场上贱卖,另一方面又要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油价接轨,用国产原油大赚国内消费者的钱,这三大石油巨头到底是搞的什么鬼花活,让国内市场油价变得如此诡谲,非请教业内高人指点不可,不然难以解惑。
国内市场油价刚刚平均每升降低两毛钱,新华社记者立即评论,担心“一些人好不容易被逼出来的节能意识又会随着油价的回落渐渐淡化”。我以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掏自家腰包的老百姓会过日子,总是精打细算。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让老百姓在家里捡芝麻,而石油巨头去国外丢西瓜。这样的话,用不了多久,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祖宗留下的石油家产就会败光,子孙后代会骂我们是败家子。J012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