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香港人怎样看病(观沧海)

  近期由于流感来袭,北京各大医院人满为患,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话题。大医院人流“爆棚”、小医院门可罗雀,如此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想到,看看香港人怎样看病!

  “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下的香港,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度,在政府开办的公立医院和诊所,市民看病、住院仅需支付象征性费用,以专科门诊为例,每诊次收费60港元,包括药费、检查费等,另加药品处方费10港元。

看病不贵,医院却并没有出现病人扎堆儿、混乱不堪的景象。究其原因,有序的就诊制度和理性的就医习惯功不可没。

  香港的公立医疗体系分为基层医疗服务、综合性的中层及第三层专科医护服务,严格执行逐级转诊制度。市民看病须先到基层医院,一般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在这里可得到满意的治疗。确属疑难杂症者,基层医院医生会“修书”一封,将其转介到上一层医院。如果有必要,上一层医院会再将患者转往更上层的医院。总之,没有下级医院医生的“介绍信”,患者不能径直到所谓的“大医院”就诊,如此一来,避免了大小医院职能不分、苦乐不均的局面。

  逐级转诊制度也并非完美无缺。程序较多,到大医院后往往要“排期”等候,一个手术等候三四个月是寻常事。经济条件许可的病人如果不想等候,会自动“分流”,选择到私立医院就诊。没钱的危重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救治?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患者自觉病情危急,可直接到大医院的急症室就诊。但在这里,患者仍然面临“分流”。有经验的护士会根据病人情况分出危急、急症、紧急、次紧急及非紧急等类别,以决定其就诊的次序。当然,如果分流的结果是“非紧急”,就不能享受急症室服务,确保了急症资源不被滥用。

  逐级转诊制度需要“软”、“硬”两方面的条件作后盾。香港医管当局一直致力于为所有员工提供合理薪酬、公平待遇和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基层医院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良好的硬件设施,可被患者信赖。严格的制度加“软”、“硬”件的保障,久而久之,市民也养成了理性的就医习惯,自觉善用香港各类医疗资源,不因公费而浪费,不凑热闹不扎堆儿。

  香港的经验和市民理性就医的行为,值得内地借鉴。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香港 | 看病 | 制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