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
“继承,是传统工艺的根脉,创新是传统工艺的生命,紫砂艺术代代薪火相传啊。”戴着大大方框眼镜的鲍志强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项工艺美术界最高荣誉的授予,让他们这批艺人传承、发展紫砂艺术的使命感更强烈了。
1946年生于宜兴蜀山的鲍志强,13岁起进厂师从谈尧坤、范泽林等学习陶刻。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单位。
“善设计制陶,尤擅长陶刻。
对书法、绘画、篆刻、陶艺、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作品注重诗、书、画、刻融紫砂陶艺术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在紫砂艺林中独树一帜。”鲍大师的一位学生说。
2006年4月在福州温泉大饭店举行的紫砂艺术展览,最轰动的是一只名为“古风壶”的紫砂茶壶,它就出自鲍志强之手。由于标出了18万元的全场最高价,加上名声在外,“古风壶”被大家称为“壶王”,几乎每一位到场的“壶友”都争相在“壶王”前留影。据介绍,与传统的紫砂壶不同,“古风壶”的创作灵感来自秦汉时期的青铜器。该壶从1996年开始设计制作,其间修改多次,直到2000年才制作完成,历时4年,最终获得了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评金奖。
“文化主宰着工艺美术的设计思路,”鲍志强说,“盛世赏壶、藏壶,现在紫砂艺术已超越实用阶段,许多人求壶不是为了喝茶,而是为了把玩、典藏。”
鲍志强:
4年一壶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紫砂博物馆总工程师,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程师。
“1937年出生的李昌鸿与夫人沈遽华都是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厂的第一代入室弟子,他的作品以优雅的传统文化气息而形成了文人派儒雅的个性艺术风格”,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人士向记者介绍道。
可别以为传统儒雅而可能内守,李大师还是个很有观点的人,前不久在一篇题为《品评宜兴紫砂艺壶》的文章中,新解独出,让众多同行眼睛一亮———“品评(紫砂艺术)决不是以门户之见,而是按传世的作品、资料,作些比较性的看法,以揭示同好,由此不断提高紫砂艺壶的技艺水平和鉴赏水平,即使有不同看法、不同观点也是难免的。例如,有人在选茶壶时,把壶翻过来合在台上,看看壶嘴、壶口、壶錾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我就认为不然,而要按壶造型结构是否与实用功能合理为标准,像单口壶(即没有颈项的壶),假如壶嘴与壶錾和口成一水平面,那么,泡茶倒水口尚未满,而壶嘴早就流出茶水了。其二,我在实用中感觉到300cc的壶,壶錾略高过口,在使用时大姆指与中指捏着壶非常得手。其三,有些人要求壶内壁要像壶面那么光滑,连布纹和竹子纹都不能有,殊不知内壁光滑对泡茶、养茶功能有欠缺。”
这一下子颠覆了不少人对紫砂壶认识的老观念。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壶中。历代紫砂艺人的辛勤劳作,智慧创造,我辈必须好好珍惜。”李昌鸿表示。
李昌鸿:
审壶别解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会长,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厂长、总工艺师,宜兴昌华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赏壶玩壶,特别能体现个人的审美,”顾绍培对记者说道,“好壶三看,一看让人冲动,二看使人牵挂,三看就是握壶在手,品评赏玩。”
其实大师自己的作品也是给人这样的感觉,1984年,香港锦丰公司展示厅,人挤人,肩挨肩,多少人在参观宜兴紫砂艺术精品展,其中一把“天龙鼎珠”壶格外引人注目,紫红色的壶身,一条带状水柱斜贯壶身,带上金砂点点,势如江水奔腾;圆球形壶身,三足鼎立,稳重端庄;壶把,玉龙腾空,口中水柱喷涌,水柱环抱壶身,那种气势气度,震撼人心。这把“天龙鼎珠”壶的作者就是顾绍培。这把壶一经展出,即被港人高价收藏,而且订购者蜂拥。该壶后来参加全国同行业创新设计评比时又获大奖。
顾绍培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制壶世家,1958年投身紫砂事业,在众多先辈大师的教泽下,练就了一手扎实的基本功,在紫砂茶具、紫砂花盆、紫砂花瓶等领域里,都极具造诣。
他创作的紫砂百寿瓶,1984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紫砂陶艺的第一个代表作品参加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荣获金质奖,为祖国、为紫砂陶艺争得了荣誉;1987年,特大紫砂壶“高风亮节”在香港展出时,以十万港元高价,被海外收藏家珍藏。
“我特别在意造型,紫砂陶艺作品,无论是陈设类的花瓶,还是茶具、花盆,我都要求造型独创、风貌端庄,以稳重飘逸的线条所构成的灵变意韵,激发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顾绍培说道。
顾绍培:
好壶三看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行业协会副会长,现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副所长、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总工艺师。
素净的光货,造型简洁,壶体质朴淡雅,基本是没有雕饰的天然光滑线条,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顾景舟,他的代表作有僧帽壶、汉云壶、雪华壶等。顾景舟之后光货的代表人物是他的嫡传弟子周桂珍。
周桂珍的作品则代表了新的光货时代,光货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见证了手底功夫,它不像花货那样可以借助于外形的延伸来丰富自己。作为顾景舟的嫡传弟子,周桂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很多自己的创新,她可以严守绳墨,又可以不循成规,作品就多了一些成熟而又有个性的自由气息。她的代表作品有韵竹提梁壶,壶身扁圆鼓腹,拍打成饱满的外形,壶嘴是一段竹子,遒劲有力,提梁是光滑弧度的竹鞭,烘托了壶身的气度,壶体上的几片竹叶,简洁、清秀,提梁上的竹节布局错落有致,手感舒服、滑润。
最让人称奇的是她的六方井栏壶,冯其庸先生曾收藏一把,无意间提起沏满茶的壶盖时,居然连壶身一起提了起来,这种工细从外表是无法看出的,所谓“大匠不雕”,也就是这种气度了。另外还有集玉、水浪、之泉、追月、卧虎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壶名,都代表了光货的“周桂珍时期”。
1943年出生的周桂珍40多年如一日对紫砂壶传统技艺孜孜追求,终于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风格———在简洁、大气、洒脱之中,又处处蕴含着女性的含蓄和柔美。近代的艺术大师如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
快报记者 吴明明
周桂珍:
大匠不雕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行业协会理事,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嫡传弟子。
昨日,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宜兴市经济贸易局、宜兴市紫砂行业协会在南京爱涛艺术中心举行盛大仪式,庆贺鲍志强、李昌鸿、顾绍培、周桂珍4位宜兴紫砂艺人被国务院正式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至此,宜兴紫砂界共有11位艺术家享此殊荣。
据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会长王俊华介绍,此前宜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紫砂艺人的时间分别为1993年和1996年,也就是说,时隔10年,宜兴紫砂业界又出现了4位“国字号”大师。据了解,这4位艺术家从事紫砂工艺都在45年以上,其中数李昌鸿最早,他从事这项事业已超过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