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援藏,他们走到一起,同时被选派到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工作;因为找矿,他们走进雪山,与世界屋脊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源结下不解之缘。
姜雨春、郑友林,这两位安徽地矿人,怀抱建设西藏的美好愿望,共同踏上高原找矿路。
| |
情系冈底斯 三年来,冈底斯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清楚地记得一个人:年届五十,精神矍铄,对这里的山石水土满怀深情,对这里的矿产资源如数家珍,他就是矿产地质专家、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姜雨春。2000年,凭着对找矿事业的热爱和对地质科学的追求,他毅然放弃城市条件舒适的行政管理工作,受聘于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背起行囊,扎进苍苍茫茫的冈底斯山。
每年,姜雨春在山沟里一呆就是六七个月。出队时踏着残雪,收队时顶着寒风,长年穿行在海拔4000米至5800米的崇山峻岭中,渴了喝几口泉水,饿了啃几块压缩干粮,几个月洗不上一次澡、理不上一次发。多年的风餐露宿使他的身体落下不少毛病,他总是忍着撑着,坚持到野外施工现场,掌握第一手地质资料。就这样,他先后在雄村金矿、驱龙铜矿、夹布热金矿和底曰马铜铝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得到西藏地勘局和第六地质大队的赞许,赢得地质同行们的敬佩和爱戴。
对年轻的地质找矿人来说,专家的经验往往就是揭开地球奥秘的金钥匙。姜雨春总是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三年来,第六地质大队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他的地质理论知识、野外工作经验的传授,大多逐渐成为野外第一线生产技术骨干。
梦圆澜沧江
自2004年进藏以后,郑友林便主动请求到野外第一线工作,他的要求很快得到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同意,受命承担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预查。7月初,他与同行们风尘仆仆地奔向澜沧江西岸的索打预查区。
预查区落差上千米的深沟高壑、峭壁悬崖,是他在安徽从未见过的,在这样的地区开展地质工作困难可想而知。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所取得样品的分析结果,展示出索打预查区光明的找矿前景。简洁凝练的预查工作总结,立刻引起西藏地勘局和地质六队的高度重视。经认真分析,西藏地勘局和地质六队做出立即施工的重大决定。
郑友林又一次与同行们来到澜沧江畔。索打预查区冬季平硐施工,首开西藏地勘行业冬季山地工程施工先河,也为全行业在冬季冻土地带开展深部探矿工作闯出一条新路。从霜染层林到雪压枝头,一进山又是3个月。随着230米平硐冬季施工的结束,索打预查区终于宣告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工作取得新突破。那一年,他休假回到家时已是腊月二十九。
为尽快拿出2005年度的普查设计方案,未及洗净青藏高原上的一路风尘,正月十五郑友林便又踏上返回高原的路途。普查设计方案通过西藏地勘局评审批复后,2005年4月15日,他又带着地质六队领导的重托,与同行们再一次奔向索打矿区。
雪融冰消,冬去春来。2005年普查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地质六队与湖南九龙公司达成索打锡多金属矿床合作开发协议。两年来找矿的艰辛,终于结出丰硕的经济效益之果。性情中的郑友林,兴奋地泼墨挥毫,写下“痴人学地质,一心想找矿,援藏得机遇,梦圆澜沧江”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