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米花机套入一个圆鼓鼓的炸炮笼子,再用铁棍松松米花机的盖子,猛然用力在炸炮笼上跺一脚,“轰隆”一声响,一股浓烟伴随着米花香味就蔓延开来……
1月12日早晨7点,64岁的杨兴有照例准时起床。
| |
别看老杨今年64岁,背却一点不驼,身板干瘦硬朗。皱纹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像刀刻一般,一对深陷的眼睛却显得精神明亮。他换上一套结实的蓝布裤褂,又套上了两条护袖,把板车上的皮带往肩膀上一背,拉车出门。没和房里的人打什么招呼,只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走喽!”也难怪,他一辈子没结过婚,无儿无女。出门进门只落一把锁,无需什么牵挂。
通常上午11点,他就到了文明村或是吴家荭这样的城郊居民区。选准了一片开阔地,把板车上的轱辘先卸下来,板车平躺在地面上。他先把煤球炉点燃,再把爆米花机架在炉上。他把自带的一把米放入机中后,左手不停地转动米花机,右手拉动风箱。不一会儿,放学的孩子们就围拢过来。这个好奇地摸摸米花机,那个顽皮地要把风箱上的洞给堵上。“哎,哎,快把手拿开,这么费(合肥话:调皮)!”虽是呵斥,却是满带笑容。孩子们的出现,使老杨刹那间有说不出的快乐。
“回家喽,让妈妈给我炸米花!”孩子们雀跃着跑开了,很快一群中年女人纷纷带了大米、玉米等来到老杨的面前。
老杨把袋中的米倒在一个银色的漏斗中,通过漏斗装入米花机中。米花机的外形像一枚黑糊糊的炮弹,上端有两只耳朵,底部是一个圆圆的方向盘,上面安装着一只火表。米花机大约有30多斤重。老杨装好米后,盖上盖,用一根铁棍拧紧,再把米花机放在炉上。回到板凳上坐下,他左手转动米花机,右手拉动风箱,炉中的旺火吐着红红的芯子,上下窜动着,虽然天气阴冷,可是围在炉子旁还是感到了暖意。约摸七八分钟后,一阵阵米花香味传到了鼻孔中。“好香啊!”孩子们使劲地抽动着小鼻子。老杨笑眯眯地站起身,搬下米花机,孩子们一阵紧张,个个捂起耳朵,身子却往前凑。女人们急忙地把孩子往身后拽。老杨把米花机套入一个圆鼓鼓的炸炮笼子,再用铁棍松松米花机的盖子,猛然用力在炸炮笼子上一跺脚。“轰隆”一声响,一股浓烟从他脚下冒了出来。浓浓的米花香味吸引远远散开的人们又围拢了过来。原本小小的米粒一下子膨胀成了一颗颗大大的米花。女人和孩子们喜笑颜开地装走香喷喷的爆米花,心满意足地离去。
生意好的话,老杨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收工。有人见他生意红火,忍不住问道:“老人家,一年可要挣上一万元啊?”“哪儿呀,只能挣上几千元。下雨下雪天根本不能出来。每年四月以后就不能做了,要到十月才能做。”
杨兴有是肥西县刘和乡莲花村人,在合肥炸米花有20多年了。老杨生性乐观,一个月花70元租来的房子,他住得有滋有味,有时乏了,买上2两二锅头,炒上几个菜,邀上邻居,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下雨下雪,就找上几个老哥们摸上几把小牌。侄子时常劝他:年纪大了,按国家规定可以按照无保户的待遇住进乡敬老院,怡养天年了。老杨总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可以,还能干上几年,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有时在外奔波,年轻人见他身体硬朗不无羡慕地说道:“老人家,我父母也有你这么大年纪,可哪有你健康啊!你平时怎么保养的啊?”老杨笑了,不言,只是利索地拉动着风箱,一边拨拉着炉火。红红的火苗把他的脸膛映得通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