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陕西新闻 > 三秦都市报

家信融进父母恩 “怨言”引发沟通情

  1月16日,《140万封家信,七成对父母有“怨言”》的报道,在本报许多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勾起了许多人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其中,不少读者也已为人父母,从这些孩子“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书信的真情表白中,他们深有感触,反省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疏忽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淡漠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一个“发胀的馍”让我想起父恩

  “您执意要取出那个被雨水泡得发胀的馍,我说要换个好的,您却执意不肯。我知道您是怕我吃了不好的……”昨日,渭南市阳郭高中署名“驰骋”的同学写给父亲信中的话语,让许多读者感动不已。“看到这个学生写的这些话时,我流泪了,想到了我的父亲当年到学校给我送馍时的许多场景。那种场景,那种感动,不是现在的孩子所能体会到的。”昨日,读者林涛群在电话中感慨地说。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上学时学校定量的饭总是不够吃,家里穷又不能再买饭票,星期三父亲总要走上七里多路,到学校给他去送馍,风里来雨里去,自己上高中的三年中,父亲基本上坚持给他送了三年的馍。

  “一个发胀的馍,让我再次想起父亲的恩情,想起父亲当年的不易。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更多地想到父母的恩情。”

  孩子“怨言书信”让我感到内疚

  “爸爸妈妈,我多么希望我们大家能有时间多聊聊,多谈谈。”黄河小学学生万林洲也道出了现在许多都市家庭共有的现象。父母时常因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读者李剑先生说:“看了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一些“怨言”,我也反省了自己,对孩子的确有些内疚。孩子现在刚上小学,平常我工作很忙,没什么时间陪孩子,基本上孩子都是跟他妈妈在一起,自己只能在物质上满足一下孩子。看了这么多孩子的信,觉得自己其实并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这组报道发现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教育和引导。其实孩子的希望很简单,要求也不高,就是想和大人一起共同感受家庭的温暖,以后我也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孩子,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妈妈,那天猛然抬头,发现您两鬓的几根白发,我揪了您的白发,却抹不去我心中的愧疚。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女儿的心。谢谢母亲一直对我的良苦用心。”

  ———西安高新一中林冠思

  “妈妈,我知道,您操劳着繁重的家务很辛苦,我每天上学向您问候,每天勤奋刻苦地学习就是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我永远爱您,妈妈,可我多么希望您能理解儿子,多给儿子一点热情的鼓励……”

  ——渭南公里乡三河头师范小学张博

  “爸爸,我小时候你总是牵着我的手,我却要独自走;长大一点的时候,我却要拉你的手。我永远记得你的手,记得那特别的味,它陪伴我走了13年,更要陪伴我今生。爸爸,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勇敢、快乐、幸福地走向远方......”

  ———陕师大附中吴朦

  在“全省第二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中,140余万封参赛书信,七成对父母有“怨言”,表明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不协调、不利于健康的东西,值得社会警醒!孩子们的“怨言书信”带给你怎样的感想?如何更好地和孩子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为孩子们营造更为和谐的心理世界?培养孩子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感恩之情?希望广大读者共同参与。

  新闻热线:029-82243110

  电子邮箱:xinwen2000@126.com

  本报记者 郭红文 实习生 陆婷婷 刘文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父母 | 孩子 | 妈妈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