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中国无法避免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
联合国,1月12日,北京:联合国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出口分布在全球各区域,但与美国以及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息息相关”。因此,报告警告说,中国难免不受全球经济减速大潮的波及,特别是在这种减速是受美国经济拖累的情况下。
| |
根据2007年1月18日发布的《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国在2007年仍能保持9%的强劲增长速度,与2006年估计的10.5%的增长速度相比略有减缓。 然而,根据通过模拟美国经济中与房屋价格飙升相关联的下跌风险而得出的一种更为悲观的假设,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降低到5.5%。
报告对中国经济的整体评价大部分是正面的,确认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正日益发挥着仅次于美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加速工业化进程在发展中国家中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增效作用,为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异常强劲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中国对初级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支撑了这些商品价格的上升趋势,使很多商品出口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此外,中国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促进南南经济合作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中包括贸易、外国投资和对最不发达国家债务减免等领域。然而,报告也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迅速融入世界经济毫无疑问加剧了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某些特定市场、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市场中的国际竞争。
自从中国于五年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出口额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按这种趋势发展,预计中国到2009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经济体。但是联合国报告也指出,中国的出口中约有60%属于“加工贸易”类,即组装进口的半成品然后出口,增值利润很低。在这种贸易结构下,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减速不仅会导致中国出口明显减速,反过来还会减少其他许多亚洲国家的半成品出口,因为这是全球同一条生产链中的一环。根据基准方案展望,2007年中国出口增长预计会减缓到15%,而按照更为悲观的方案,可能会降低到只有7%。
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在2006年再次增加,估计约为2000亿美元。同时,中国已积累了超过1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赤字的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在给中国施加更大的国际压力,促使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另外还出现了一些不断加深的贸易摩擦事件。
联合国报告认为中国的大量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只是更为广泛的全球失衡问题中的一部分。报告指出,这种经济失衡状况不能靠单边或双边解决,只能通过多边渠道,尤其是要通过国际协调政策才能予以解决。根据报告提出的建议,具体说来,是在其他主要国家/区域采取政策措施的同时,中国可以采取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不失为明智之举,但这必须根据对整体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加强情况而定。预计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会进一步升值,但对更重大的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不应仅仅依赖于汇率的大幅变动,因为这种变动会导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收缩。
在这一背景下,报告呼吁建立一种以温和方式减少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新的国际机制,该机制应有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参加。报告还认为中国以及若干大的发展中国家最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增加是一个积极进展。
报告没有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头寸作具体评论,但报告指出,“尽管积累更多的外汇储备能使个别发展中国家更不易受到特定冲击的影响,但由于美国外贸赤字的急剧调整以及储备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等全球性的冲击,这种做法并不能使这些国家免遭重大经济损失。”希望中国能从这一概括性陈述中得到某种启示。
关于中国的国内经济,联合国报告注意到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即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显然未能成功解决该国的失业问题。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重组导致下岗劳动力持续增加、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以及农业劳动力外流。因此,提高就业率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项重大政策性挑战。
联合国报告基本上赞同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立场。中国的投资增长过快引发了关于“经济过热”的隐忧。报告专门提出了一些包括行政手段和货币措施在内的政策措施,如提升商业银行利率和准备金比率,以及因不同经济部门而异的一些具体措施,如严格土地使用政策、限制外国投资者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等。2006年下半年出现的投资减速现象有可能在2007年继续下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走一条更公平、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道路,而不是光追求高增长率。报告还注意到,中国已转向实施一种更加注重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和教育支出的财政政策。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