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新闻提示昨天,南京人民大会堂内春意融融,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召开。会上,市长蒋宏坤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刚刚过去的2006年进行回顾——我市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顺利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 |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异常严峻
200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的攻坚之年。我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异常严峻。形势判断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转型期。一方面,它是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机遇期;另一方面,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挑战期。同时,也是着力资源节约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具体对策新的发展形势和目标任务,要求全市各级政府,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的丰富内涵,自觉追求质量、效益和环境的“好”,努力争取人民得实惠和争先进位的“快”,真正实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实现四个“新跃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为目标,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加快构建和谐南京,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和“五个中心”建设。——力争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实现新跃升;——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实现新跃升;——在体制机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实现新跃升;——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方面实现新跃升,打好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攻坚战。在新的目标和任务面前,全市各级政府必须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创造和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举措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积极营造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环境,加快推进软件产业“两园多基地”等科技产业载体建设,实施十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面启动标准化战略;促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等四大支柱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南京化工物流基地、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推进龙潭、新生圩、滨江开发区等港口建设,突出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举措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郊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旅游农业、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调整农业结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名制补贴办法;加快建设重点城镇与主城之间的快速公路网和干线公路网,90%以上镇村完成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等“新八件实事”。
体制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举措切实增强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努力破除制约创业的思想和机制障碍,加快推动银企合作;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低的加工制造业项目,重点鼓励和引导外资向研发、采购、服务、营销、物流等产业环节延伸;加大对出口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增强汽车及零配件、电子通讯、纺织服装等出口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境外投资、资源开发、科技合作。
整体提升江南建设水平,拉开江北城市发展框架
举措以科学规划为引导,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管理。完成浦口中心区启动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下关滨江地区概念规划设计和长江岸线利用详细规划,完成六合新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控制性规划,启动河西南部地区建设,全力推进仙林国际高教园区建设,继续完善提升江宁新市区综合功能;着力打造南京“高速二环”,开工建设纬三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500千伏双环网,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全面保护和整治老城环境,继续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在宁高校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
打造宜居的绿色之都
举措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打造宜居的绿色之都。继续推进“绿色南京”建设,着力打造滨江风光带、幕燕风貌区、滨江湿地公园、三桥滨江生态公园;全面启动小化工企业强制集中和淘汰关闭专项清理行动,加快主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扩大城镇噪声达标区范围;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快推广建材节能与小区节能改造,实现由污染末端治理向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创建7条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20个绿色人居环境社区、6个环境优美镇和10个生态村,创建4家国家级绿色市场、10个新区商业示范区。构建和谐南京,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富民是政府工作第一导向
举措一进一步加快富民进程,建立和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开展投资新上项目就业评估,妥善安排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扩大技工教育规模,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
增强群众安定感和幸福感
举措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群众的安定感和幸福感。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乡一体、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风险基金,逐步提高养老金、失业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社会保障标准,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大力倡导社会工作者和义工从事社会救助、帮扶工作,扩大慈善基金规模。
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发展格局
举措三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强文明城市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拓宽贫困学生的“绿色助学通道”,加大对江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推进医疗机构药房托管试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加快六合、浦口及高淳、溧水体育设施建设;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举措四强化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市水平。以实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为契机,坚决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建立健全向政协通报工作和对口联系制度;制定“和谐社区”建设评估标准,积极开展村民自治示范街镇创建,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公共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室建设。
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举措五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继续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确保政令畅通;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健全政府系统内部责任管理体系,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制;充分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南京日报记者 宋广玉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