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对我国的环保事业来说,是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降低能耗4%和主要污染物减排2%的目标没有完成,反而有所上升。(《经济观察报》1月14日)国家督察组在湖北的抽查结果印证: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支持环保执法,还出台了很多干扰和限制环保执法的“土政策”,成为环保执法的一大绊脚石。
| |
在“GDP崇拜”的不正常现象影响下,一方面,GDP是确实增加了,可是,另一方面呢?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大气质量普遍不高,饮用水源的污染,酸雨的形成……这一切,不仅直接影响了当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将严重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我家乡的那条小河就是个例子。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下河捞鱼的情形。那时候,天蓝,水清,草绿,连河槽两岸的石子、石块、沙子都干干净净。只消一个竹篮、一根绳子,在篮子里放些米饭,就能捞上鱼来。可现在,再站在河边时,只觉得怪味扑鼻,河流成了污泥浊水,河槽两岸黑糊糊的一片,河中再也没有自由自在的生命。
面对这样的小河,我常常感到迷惘:水是鱼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的污染导致了鱼类在自然河流中灭绝,那须臾不能离开空气的人呢?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是那么优美吗?我们每天吸进呼出的空气中,被污染了多少?我们今天的科技条件是发达了,城市规模是发展了,收入水平是增加了,现代化程度是提高了,衣食住行的条件是改善了,但是,如果把资源占有和环境宜居等条件也考虑进去的话,是富足了,还是贫穷了?生活质量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不都得大打折扣吗?
当然,我这样说不是要置十几亿人要求改善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愿望于不顾、排斥发展,也不是排斥现代化,想纯粹走“纯自然主义”的发展道路,更不是主张无所作为。但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在我们谋求自己的生存时,是不是也更应该想想人类的未来和发展呢?我们的资源和环境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我们究竟要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凤凰网上一条消息:为扭转持续恶化的环境状况,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再掀“环保风暴”。我就想,为子孙后代计,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直气壮地提出:留下蓝天白云就是最能看得见的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