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华号”拖轮连接“南天顺号”工程驳船,前往打捞“南海一号”。 图/《羊城晚报》
据《羊城晚报》报道前日,一支专门的勘查队伍从广州起航前往阳江附近南海领域进行“南海一号”打捞前的最后一次勘查。
| |
据介绍,为整体打捞“南海一号”,国家财政部去年审定了90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由财政部拨款3000万元,其余由地方政府补足。这3000万元,仅次于国家近年来对西藏布达拉宫维修项目的拨款额。
据广州打捞局昨晨透露,昨天已专门派出一支打捞队伍前往阳江附近海域,一待天气好转就可下水作业。前日早10时许,该支队伍已在广州海珠区小洲村附近起航。
为了解决“南海一号”沉船出水后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览的场地需要,有关专家选择了离“南海一号”沉船最近的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为博物馆的建设场址。“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主体工程今年3月完成,今年6月整体工程完工,今年6月,“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后平移入“水晶宫”内。
另据广东省文化厅有关人士透露,此次打捞一旦成功,文化部门准备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不少人预测,“南海一号”最终出水,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据悉,“南海一号”为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的宋代沉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距今已经有840多年的历史,船上文物数以万计,而且多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有关部门将其编号为“南海一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