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宜身后的滑梯,是当时皮市巷小学惟一的运动器材。
王慧宜身后的板壁上,一排排刻着学校的校训。第一排看得清楚:今天的事今天做完。第二排上面四个字是:请假旷课,至于请假旷课怎么处理,我们就不知道了。
生命印痕
1931年秋天,刚满20岁的王慧宜
噔噔噔走进了皮市巷小学
2006年8月2日,《杭州日报》“城纪”栏目刊登了叶全新写的一篇文章《皮市巷云烟》,讲的是皮市巷过往历史和故事,文章中登场的一位女主人公,名叫王慧宜。
“1931年秋天,刚满20岁的王慧宜,噔噔噔走进了皮市巷小学。突然意识到自己从今天起就是一个小学教师了,她低头看看脚上有一道袢带的黑布鞋,稳稳脚步,按捺住心跳,把齐肩的短发向耳后拢了拢,顺手扯了扯旗袍。
“她身上穿的这件蓝布旗袍,是姆妈特意为她当老师做的。旗袍的边摆和袖口领口处,姆妈用米色格子布精心地滚了一道一寸宽的边,在庄重中显出女孩儿的清丽来。
“王慧宜就是这一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经人介绍到皮市巷小学(现小营小学)任国文教师。
“这所小学在巷子里一座很老的寺庙里,但学校的教育已经很新式了,开设有国文、自然、劳作、地理、历史、算术、体育、音乐等课程。
“学校礼堂就设在寺庙的古戏台上,第一天开学,校长就站在戏台上对全校师生讲话。
“国文教室由庙里一间经堂改建,圆木柱两边好几扇黑褐色板壁,上方是回文窗棂格子,亮光从那里透进来。改成小学后,每扇板壁上便刻了一条校规。
“后来王老师蹲在国文教室外面拍了一张照片,她身后的板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的校规写着:今天的事今天做完。
“深受学生爱戴的王慧宜,经常带孩子们去看巷子里的古建筑。那时的皮市巷里有古庙、古树、古井。
“王慧宜记得最清楚的是,她曾在一个满月之夜,看见皮市巷的一个井里漂荡着两个月亮。原来,那个井有两个井眼,井下水却是相通的,就像一个大蓄水池,朗月之夜,井水里就荡漾着两个月亮……”
记 者 岳海智
您是不是在皮市巷小学教过书的王老师?
岁月匆匆,转瞬间已过去大半个世纪,1931年秋天刚满20岁的王慧宜,2006年已是95岁高龄。这一年的11月22日,王慧宜老人安详辞世。
其实,王慧宜真正当小学老师不过六七年光景——抗战爆发后,她随丈夫去了四川成都,做过银行职员,解放后回杭州,又做过学校会计,却再没当过老师。
但这几年执教光阴,却成了她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张鹏程,王慧宜的儿子,说起母亲,他满怀敬意:“听父亲说,母亲在皮市巷小学教书时,常把报纸上的见闻,还有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思想融入教学中,学生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年轻的女老师。
“平时,母亲还教孩子们唱歌、写字、读诗词,打毛线和刺绣,还讲一些文天祥、戚继光、史可法等爱国将领的故事,学生听得很入迷。”
1951年,张鹏程陪母亲在菜市桥附近逛街,突然对面冒出一个女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王慧宜:“您是不是在皮市巷小学教过书的王老师?”
王慧宜愣了一下:“嗯……是的。”
“王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啊!终于找到您了!”女人紧紧抓住王慧宜的手,“我们大家都非常想念您,几十年了,到处打听您的下落……”
她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里含着泪水——有很多话想跟王老师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找到王老师的消息很快传开,学生们纷纷来看望王老师,虽然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但见了王老师,个个高兴得像孩子。
强邻老师与校花王慧宜学姊师生恋爱
一时传为佳话
两张见证爱情的老照片
可能是皮市巷小学的惟一历史记录了
王慧宜的丈夫张强邻,终身从事体育教学事业,曾任杭州大学体育系副教授,已于1988年辞世。王慧宜读杭高的时候,他是杭高的体育老师。
两人的相恋故事,在当时的杭高,曾传为佳话。
1991年8月,张强邻去世3年后,当年就读于杭高的学生戚启勋,在怀念他的文章中写道:“强邻老师学术精通,仪表倜傥,与校花王慧宜学姊师生恋爱,一时传为佳话,终至成为连理,不知羡煞多少师生。”
“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当年母亲就是为了父亲,才放弃了她热爱的教师事业,去了成都。刚到成都时,父亲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母亲硬是省吃俭用,帮全家撑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日子。”张鹏程说。
老伴去世后,王慧宜写了很多诗,纪念他。1989年9月14日,时值正中秋,她写下一首《中秋夜》
中秋夜,云掩月未明,
应是嫦娥怜我,怕照只影。
供月饼,在灵前,共度佳节,
对遗容,语不通,人间泉下总难共。
思潮奔涌,泪流心痛。
张鹏程珍藏着两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一张是王慧宜蹲在皮市巷小学教室外,身着花边旗袍,手托下巴,笑容恬静。她身后的板壁上,刻着一排排清晰的校训。
一张是她站在当时学校简陋的滑梯旁,手扶滑梯,这滑梯是学校当时惟一的运动器材。
“这些照片,都是父亲给她拍的。当时他们还在谈恋爱吧,我们不知道父亲是怎么弄来相机的,给母亲拍了很多照片。”张鹏程说。
“皮市巷小学的这些古建筑,在以后战争年代都毁坏了。解放初,我和弟弟在皮市巷宗文中学(现杭十中)读书时,曾去寻访过皮市巷小学原址,看到的只是古寺庙宅基和破砖碎瓦。”
“当时有个相机很稀罕,所以这几张见证他们爱情的照片,没想到成了皮市巷小学历史的珍贵记录,可能也是惟一的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