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17日电(记者周立民)安徽医科大学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毛发上皮瘤致病基因,为根治这种皮肤肿瘤疾病奠定了良好基础。由安医大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教授领衔的这项研究成果日前获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毛发上皮瘤俗称葡萄串,是一种源于多潜能基底细胞向毛发结构方向分化的良性皮肤肿瘤,它始发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多见于女性,其症状常见于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少数病例可发生恶变,或并发圆柱瘤、粟丘瘤、基地细胞癌等其他皮肤肿瘤。
据张学军教授介绍,安医大皮肤病研究所从2001年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这项研究。在对中国汉族人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进行基因定位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毛发上皮瘤的致病基因为CYLD。
记者从安医大获悉,这项研究结果阐明了毛发上皮瘤的遗传学规律和基因型与表型关系,为阐明其发病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今后的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以及药物开发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该项成果推动了国际上毛发上皮瘤研究,引起国外皮肤科学界的高度认同,已被多本国际权威性皮肤病学专著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