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一脸稚气的张盼盼走上哈尔滨电视台演播大厅的颁奖舞台。当主持人宣布孝女退学救双亲、社会关爱暖人心的张盼盼及关爱行动(事件)荣获“2006年十大感动哈尔滨人物(事件)”时,泪水再一次模糊了盼盼的双眼。
| |
双亲病重毅然告别学校
19岁的张盼盼家住哈市道里区河曲社区。母亲张淑娟下岗后没有固定工作。盼盼上高一时,父亲患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张盼盼很早就懂事自立,在班级的成绩总是前十名。
2006年7月,张盼盼考上了齐齐哈尔大学。在妈妈的陪伴下,张盼盼带着家里的全部积蓄9000元钱迈进了校门。交完各种费用后,盼盼手里只剩下了几百元。9月3日,张淑娟被诊断为胆结石,要马上做胆囊切除手术。5日,只上了3天大学的张盼盼从学校赶回哈尔滨。手术花了3万多元钱,全是向亲属借的。
就在张淑娟住院的4天后,父亲张振华再度突发脑出血。父母相继病倒,家里债台高筑。
好几个夜晚彻夜难眠,盼盼做出了一个决定———退学。10月中旬,盼盼回到学校,打算办理退学手续,把已交的6000元学费退回来。
社会关爱使她重返校园
10月20日,一封来自齐齐哈尔大学的挂号信摆在了道里区委书记石嘉兴的面前。信中说,班上一个来自哈尔滨低保家庭的同学就要退学了。她叫张盼盼,家境贫寒,近日父母相继病倒,她向学校申请退回学费为父母治病……
这封来信深深地打动了石嘉兴。他要求道里团区委对张盼盼退学一事进行调查了解,并给予帮助。媒体刊发了关于盼盼退学救双亲的报道,一场帮助盼盼一家的关爱行动展开。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减免了盼盼母亲的部分医药费,哈尔滨市虹桥医院主动为盼盼父亲免费治疗,还有许多没留下姓名的热心人为盼盼一家捐款。20天内共收到各界捐款5.3万余元,盼盼的父母也相继康复出院。11月23日,在道里团区委工作人员和记者的陪同下,张盼盼重新回到朝思暮想的大学课堂。
特困助学金撑起制度保障
当盼盼满怀期望再次踏入大学校园时,道里区的城市特困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大学生助学专项资金正式启动。
今后,凡是具有道里区常住户口的城乡特困家庭的大学生都将得到“金安国际助学资金”等资助。
“一个张盼盼可以用众人的爱心去帮扶,更多的张盼盼则需要制度保障下的救助。”道里团区委书记毛金彪说:“盼盼的退学救亲让我们收获感动的同时,更要重视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只有形成机制上的扶贫济困,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2007年1月12日,记者拨通了张盼盼的手机。“我现在很好,过几天考完试就可以回家看妈妈了。”张盼盼轻快的语调中透着青春朝气,“这两个月我一直在补落下的功课,忙坏了,可一想到自己毕竟回到了大学校园,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人生的最大幸福,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爱让我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我要用一生来记忆这一切。”张盼盼说。
采访感言:
2006年的初冬,盼盼的悲喜故事湿润着无数人的眼睛。透过涌动心头的热浪,人们再一次凝视哈尔滨这座城市。
面对盼盼的不幸,众多好心人伸出温暖有力的援助之手。爱不约而同地汇成暖流,生成催人泪下的力量。
也许,参与其中的人们,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作过理性的思考,只是凭着对弱者深切同情的淳笃天性。然而正是这天性,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其实,我们为之向往、为之努力的社会和谐,是一种理念、一种秩序、一种状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种基本的底色———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人性关怀。哈尔滨,这座民风淳朴的城市,因为一大群古道热肠的市民,而充盈着浓重的人性底色;因其浓重,几乎每天都演绎着感人的故事。
如果他的故事打动你,请投他一票
投票方式
移动用户:编辑YZ+发稿序号或文字内容,发送到0967077,1元/条,每部手机限投50票;
联通用户:编辑SC+发稿序号或文字内容,发送到8967057,1元/条,每部手机限投50票;
小灵通用户:编辑SC+发稿序号或文字内容,发送到1919157,1元/条,每部手机限投20票。
客服电话:0451―82284860。详情请登录黑龙江新闻网(www.hljnews.cn)(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