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名学生在5年内共提交360多项专利申请,获授权专利131项,这样的成绩可能让很多业内人士也感到惊讶,而原因就在他们参加了创新能力培训。昨日,记者采访了安徽工业大学的青年教师杨琦,虽然2001年他还只是该校一名大一新生,之所以能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跨越”,他把功劳归于学校开设的“创新能力试点班”。
| |
五花八门金点子源自“试点班”
“2001年,学校为了系统开展创新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了一个‘创新能力试点班’。因为我对发明创造比较感兴趣,也成了这个班级的一员。”杨琦告诉记者,“创新能力试点班”是以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力开发训练、发明与专利、创新与创业等教学为主,“大家在一个很轻松的氛围里学习,互相交流,学习相当轻松。”
据了解,“创新能力试点班”开设后,吸引了大批对发明创造感兴趣的同学。经过“创新能力试点班”的培养,2002年杨琦的兴趣爱好“开花结果”——他发明的新型插座获得了专利。在2005年12月的“创业中国——第二届中国青年创业能力大赛”上,他更是获得了优胜奖。
“‘创新能力试点班’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打个比方,如果看见一个东西,肯定先看看怎么样,再想想怎么做的、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缺点等等,最后就是改进了!”杨琦说。
跟杨琦有同样经历的人还有很多,刘峰就是其中一位。在日前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中国第二届外观设计专利大赛”上,刘峰的作品《组合家具》获得银奖,成为我省唯一获奖专利,这也是刘峰第十次在全省及全国性设计赛事中获奖。
据介绍,到2006年底“创新能力试点班”学生的小设想、小观察已达4万余条,共提交360多项专利申请,获授权专利131项。记者在长长的授权专利名单上看到,这些发明创造“五花八门”:洗头的梳子、乒乓球拍、光学防近视镜、风扇电动自行车……
在创造与专业融合中发现人才
据首创试点班的机械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冷护基介绍,2001年,学校决定在该学院开展试点培训,并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心”。在得知开办“试点班”后,人员的选拔也在院系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据了解,选拔以自愿为主,而报名者多是对发明创造有兴趣的学生,而为了保证授课质量,只从中挑选了70人。“他们平时在自己的班级上课,只是在讲授《创造力开发与训练》、《创造心理学》、《发明与专利》等六门功课时,才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听讲。”冷院长告诉记者,这六门课程安排在2~7学期完成,学生要在第4~8学期参加教授或创新基地的科研活动。
“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再通过观察、思考,从中发现‘个性化’的人才,我们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普通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辩证统一。”
学校是学生的想法成为现实的助推器,而政府的支持也是多项专利问世的重要原因。据悉,专利申请费用等由学校垫付,马鞍山市专利局给予报销,在专利授权后,发明专利学校奖励15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奖励1000元。
综合型人才求职受青睐
“创新能力试点班”的学生不仅是发明的高手,而且综合素质都比较高,受到用人单位青睐。“武汉钢铁用人门槛比较高,成立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部门,但他们对试点班有专利的同学非常看重,已有不少同学成为他们的员工。”据该校老师介绍,除了在就业时有一定优势外,走上工作岗位后,试点班的学生优势也很明显。“有名同学在济南钢铁,有一次公司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这名同学提出的很多建议都被采纳。而他之所以能提出这些合理化建议,与试点班创新思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此外,记者还获悉,安徽工业大学正在积极申报创造工程与创新管理本科专业使试点班的试点进一步扩大,将创造学与学生的专业进一步融合。(汪盛颜、简雅洁、陈大名)
来源:
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