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1月18日电记者蔡小伟报道:到今年1月,仅用了两年时间,福建省莆田市的皱纹盘鲍养殖量就从200万粒发展到了1.5亿粒,年可创产值5亿多元,为鲍农增加收入7000多万元。莆田一跃成为我国鲍鱼主产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钧功不可没。
| |
2002年,作为福建省首批专家服务团成员,李钧被选派到莆田市挂职副市长。刚到莆田时,他发现当地沿海水质非常适合养殖鲍鱼,可养殖户们没几个敢搞,李钧一面继续调研,一面与其他专家“会诊”,最终推出“南北转场”对调养殖的解决方案:每年5至10月,送鲍鱼北上大连“避暑”、避台风,11月至次年4月,将鲍鱼运回莆田“越冬”。两地鲍农互换海区,成功规避了养殖风险。
4年多来,福建省委组织部先后选派148名科技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到全省40多个县(市)挂职。“把多学科科技人才组团‘嫁接’到欠发达地区和生产一线,挂职1至3年,届满轮换,这一举措强化了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伟国说。4年间,李钧和其他9名到莆田挂职的中科院专家组成的专家团,累计引进中科院项目19个,年创产值超过8亿元。
据了解,截至去年末,专家服务团已累计为福建欠发达地区引进新技术863项、新品种986个,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多个,使当地农民增收30多亿元。仅2006年,专家服务团就在欠发达地区推广农业科技项目200多个。
人才资源与项目资源的紧密结合,使专家在促进服务地形成主导产业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福建把项目、资金、政策与专家服务团捆绑在一起,合并“下嫁”到基层,近万名农村技术员与专家联手,形成科技推广网。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郑郁善到漳平市挂职副市长后,研究制定一整套毛竹产业化丰产计划。参与“丰产计划”的农户,不仅免费受训,还可得到肥料、种苗补贴。竹农们高兴地说:“跟着专家走,一切全都有!”2006年,漳平市毛竹年产量从以往的300万根猛增至920多万根,鲜笋产量从0.8万吨增至2万多吨;全市竹业总产值达到1.82亿元,竹农收入提高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