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目标: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1%

  本报讯 (记者吴巧平杨继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2006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68元,继续位居全省首位,与2005年的6230元相比,增长了10.2%。这是记者从昨日上午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会议总结了2006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研究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对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市领导陈炳发、詹沧洲、郭安民、庄威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炳发主持。

  2006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一年,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得以持续发展的后劲。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68元,继续保持全省首位,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为农民谋福利,让农民共享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些举措体现为: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建设对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农民转移就业再创佳绩,“金包银”、“金包金”工程初见成效,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良好,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更明显,移民造福工程扎实推进。

  据悉,2007年,我市已确定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的目标。

  陈炳发在会上强调指出,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市的“三农”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是农业向工业化发展、农村向城市化推进、农民向市民化嬗变过程中的“三农”,这是想问题、作决策的基本点、出发点,我们必须根据这个新情况、新特点,来思考、来谋划,结合厦门自身的实际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创新具有厦门本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机制,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发挥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

  陈炳发说,要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就必须突出三个重点,以此推动工作全局。他说,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城市化;坚持以工促农、发展现代农业。一年之计在于春。谈及如何做好当前的“三农”工作,陈炳发要求,要立足当前,抓好开局。各相关部门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抓紧水利设施的建设,抓好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抓好关心慰问困难群众的工作,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洲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报告,在研究分析当前我市“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后,对2007年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力推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着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着力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着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