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广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居全国第三位

  编者按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广州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经济发展转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9亿元。

数字本身说明什么?数字背后又蕴藏着哪些故事?从今天起,本报将从三个数字入手,为读者一一解读。

  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决定了城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作用和未来发展态势。

  2006年,广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9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强),分别比2002年增长71%、111%和82%。

  “吃得少,跑得快,跑得好”

  不能只看GDP,但必须重视GDP。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课题,形象地说就是“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将广州经济刚刚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作一些横向、纵向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广州这匹“良驹”的不同之处:

  ——“吃得少”:去年上半年,在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0.8%的情况下,广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却下降3.86%,预计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每千瓦时用电创GDP12元,位居京、津、沪、深、苏等市之首,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广州以全省七分之一的用电,创造了全省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和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跑得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速达14.4%,突破6000亿元。在短短四年内,GDP由2002年的3000亿元开始,经历了2004年超4000亿元,2005年超5000亿元,2006年超6000亿元的“三级跳”。过去四年,广州的GDP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北京、上海。

  ——“跑得好”:全市35大类工业行业中,赢利的行业有33个,去年1~11月全市工业实现利润433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远高于全国、全省。市本级预算收入与地区财税收入实现同步增长,且均高于GDP增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29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强)。

  更让广州人足以感到自豪的是,过去四年,广州累计上缴中央和省财政4261亿元,全国约1/20、全省约1/3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广州。

  一场不“赶时髦”的产业结构调整

  像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是如何拿出如此漂亮的一份成绩单的?

  那就是广州市从“九五”末尤其是“十五”以来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

  产业基础是中心城市的根基,根基牢固,其张力才大。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三个一”的说法当时非常盛行:一讲到城市布局,就提出淡出工业,发展第三产业;一讲到工业结构调整,就是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一提到传统产业,就必须丢掉。

  而广州的决策者们看法恰好相反:广州的工业是我们的优势不应放弃;传统产业是广州的宝贝而不是包袱;综合功能齐全的大城市,不可能高新技术产业占多数;广州工业不发展,市场和第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回想当年那场可能是广州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曾经亲历整个过程的张广宁市长直到现在还经常告诫官员们说:“每个地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基础,发展模式不会都是同一个模子。赶‘时髦’的结果往往是旧的丢掉了,新的又没抓住。”

  于是,调整从当时摊子最大而难度也最大的工业开始。凭借壮士断臂的勇气和超常的智慧,广州的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一次“涅槃”,一个个“历史包袱”重新焕发生机。拿汽车来说,通过从广州标志到广州本田的成功重组,广州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日千里,短短几年间,三大日系厂商先后落户。2000年,广州汽车产值仅124亿元,2006年超过1000亿元,产量达55万辆,广州稳居国内第二大轿车生产基地。

  事实证明,广州走适度重化的“大工业”的路子走对了。2004年2月,全市重工业产值首超轻工业,工业化进程步入以重工业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周期,广州工业也自“十五”后半段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据统计,“十五”后三年合计新增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十五”前两年新增额的4倍。更为重要的是,一批大型重化项目的进驻,填补了广州、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空白,如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项目落户南沙,改变了华南地区没有高端制造能力的历史。还有广钢与JFE合资企业生产的热镀锌板,德国海瑞克等与广重合资的盾构机生产基地等,结束了华南无此类产品生产的历史。

  以重化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战略性调整,使一批大型重化项目落户广州。大项目的进驻,广州的产业链“长”了、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能力更加明显。一个最好的佐证,广州三大汽车项目,带动1000多家汽配企业聚集,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附近的珠三角城市。广州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一个真正“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正脱颖而出。

  从“单引擎”到“多引擎”推动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广州随即结合区划行政调整的历史机遇,着手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

  原先广州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州经济开发区和南部的番禺区,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2002年,广州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启动了开发大南沙的战略,“再造一个新广州”。2005年,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成为独立行政区,两台“经济引擎”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布局拉开后的广州开始显现独特的魄力:一个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广州开发区积聚效应更加明显;大南沙成为国际重化装备巨头云集的热土,总年产50万辆的丰田发动机项目和首期年产10万辆的广州丰田整车项目、年产40万吨热镀锌板的广州JFE钢板项目已经投产,总投资45亿元的造船基地已经启动,广州单船造修能力将从原来的6万吨跃升到30万吨。目前在南沙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3家,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北部以“空港”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和日产汽车发展迅猛,成为广州经济的“第三极”。

  产业布局拉开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去年,平均不到两天有一个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天有一个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落户广州。投资额达50亿美元的科威特炼油超大型项目,也在比较国内多个城市之后最终选择了广州。目前,已经有151家世界500强投资广州,仅去年就新增9家。

  集聚效应催生“总部经济”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无一例外地表明,现代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就越大,在日本、美国以及我国的香港这一比例都在70%以上。

  因此,当“九五”末、“十五”初期广州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而没有选择当时非常“热门”的金融、高新技术时,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不是与世界经济潮流背道而驰吗?甚至有专家不客气地批评“广州在走回头路”。

  然而,若干年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是广州结合其自身实际作出的一个正确选择。正如市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专家尹涛博士所说,结构优、效益好的广州新型大工业“主骨架”及高能低耗的产业布局,为广州经济铺垫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同时为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工业基础。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35%;2006年,这一比例升至57.58%。工业飞速发展,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非但没有下降,上升速度反而加快了。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已经将市区的147家老厂搬迁改造,未来10年还要搬迁184家。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腾出的土地空间,为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创造了条件。2006年,广州分别针对金融业、软件业等高端服务业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拿金融业来说,政策出台后短短半年就有10家金融企业在珠江新城金融区设立中国或地区总部。

  根据日前发布的《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排名位居全国第三。

  路子走对了,脚步就越来越轻快,广州经济发展的下一份成绩单必将更加漂亮!(感谢市改委、经贸委、财政局、外经贸局、环保局的大力支持) (记者周方 通讯员欧阳永晟、姚斌华、陈伟秋、邱创泓)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广州 | 广州9中 | 发展邓州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