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苛求,到全然绽放。在日复一日的工作“苦行”中,感受巨大快乐与意义。
彻底消除交往恐惧,享受和谐关系。
放弃无谓忙碌与损耗,积极而简单地奔向成功。
感受身心合一,体会安详与和谐。
身处逆境时,迸发积极力量,仍心怀感激并感受幸福。
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与其“从负到零”,不如“从零到正无穷”。彩票赢家1000万没有换来永久幸福随着时间的增长,快乐并不一定增长!当我们比社会的大多数人更富裕时,我们会更加幸福。
心理学家采访了一些中了千万彩票的人,问他们这个幸福会持续多久?基本所有人都说,我的后半生会完全改变,变得非常幸福,有钱了,可以不用工作,可以买自己梦想中的房子、车子。六个月后积极心理学家对彩票赢家再进行回访,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六个月后,彩票赢家的开心快乐程度和中彩票之前是一样的。如果他们之前不开心不快乐,他们六个月后会回到同样的状态!所以金钱不会简单地带来幸福和快乐,无论在欧洲和美国还是中国都不是越有钱越幸福。钱在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呢?就是我们需要用钱给我们带来基本的生活需要,比如食物和住所等等。给一个无家可归的人100万元,他确实会比之前更幸福。我们发现现代社会随着财富增长,我们的幸福并没有增长,反而抑郁增长了。无论在亚洲、美国还是全世界都出现了同样的增长趋势。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抑郁症的增长比上世纪60年代增长了10倍,而且抑郁症的患病年龄也出现了下降,有的患病者甚至不到15岁。焦虑和压力水平也出现了一个上升趋势。在美国,大学生有15%都出现了抑郁的情况,有4%的大学生感觉到了巨大压力。他们出现的这种抑郁情况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情不好,而是已经明显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事实上我们目前面对的情况是心理问题的大流行。
人们更开心时体能佳冲劲足活力四射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们都观察到一个现象,当他们更开心、更幸福的时候,创造力的水平也大大增加。在对一些医生和孩子所做的科学研究中也发现,当他们的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他们可以以更好的心态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样在比较幸福快乐的时候,你的劳动力水平会有所上升,冲劲很足,可以充满活力。而且你也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人的情绪比较好,他的躯体水平也会得到加强,比如免疫系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让人更长寿。据我所知,中国16%的大学生都会有焦虑、抑郁或其他的心理问题。虽然这个比例不高,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正如中国卫生部所说,中国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状况是非常让人担忧的,心理卫生问题已影响到我们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必须有所行动,因为幸福对我们人类是至关重要的,简单来说感觉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事情,本身就为追求幸福提供了支持。
最开心的修女九成人85岁时还活着在1932年的时候,心理学家研究了170名刚刚从修道院毕业的20多岁的修女。这些研究一共持续了70年,目的是想看看修女长寿的因素是什么。她的居住地会影响寿命吗?如污染、天气,后来发现这些跟她们长寿没有关系。他们还设想是否与智商有关,最终发现这不是长寿的因素。他们还怀疑修女的长寿是否跟信仰有关,后来发现这与长寿也无关。在推翻一个个质疑后发现只有一个唯一的因素可以长寿,就是她们的积极心理体验。
她们从20多岁的时候开始写日志,心理学家每天评估她们的日志。心理学家探究其中包含的积极内容,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预测修女们的寿命。当然,积极心态的人一定会长寿,焦虑的人一定会短命不是绝对的。但心理学家从统计学讲,如果你的积极情绪体验更多一些,你长寿的因素会增加!
某些修女20多岁时写的日志中,常提到幸福、快乐,相对的,另外一些修女就没有这么积极向上。日志里只是简单地记录事实,没有任何积极的词语。前一些修女被判定属于比较积极的人,而后者则被认为是不够积极的。到她们85岁的时候,被心理学家判定最开心的那批修女中90%还活着,而被心理学家判定最不开心的修女只有34%还活着。到10年以后还是同样的趋势,这些最开心的修女中一半以上活到96岁,在最不开心那一群中只有10%活下来!
做一个幸福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对我们的工作、创造力、寿命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追求幸福不是自私快乐还帮助他人很多时候当我们自己追求幸福的时候,担心别人说我们自私。但事实上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不但不会妨碍别人,还会帮助他们。科学研究证明,自己更幸福的人会有更顺畅的人际关系,在追求自身幸福的时候也帮助了别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
在我们幸福的生活中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和他人健康相互关爱的心理关系。无论是和伴侣还是和自己非常亲密的朋友。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一点,我们太忙了,没有时间跟自己非常亲密的朋友相处。所以在当今社会有一个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我们没办法使成功的感受在保持巨大野心、抱负的状态下和我们亲密的人共享,这也是积极心理学非常关注的一方面。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更成功的时候更幸福。我在哈佛讲课的时候,如果我对我的学生说,为了幸福放弃你的野心,他们一定会嘲笑我。因为对我在哈佛教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永远不会放弃他们的成功和野心的。但是当我拿出一些科学研究告诉他们,你可以在成功的过程中更幸福,他们就相信了这点。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