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时的都灵真的是寒气逼人,当记者赶到大运村时,68岁的志愿者普雷塔托仍然在冷风中坚守岗位。
中国的“空姐”大多年轻靓丽,而在国外,“空嫂”和“空奶”并不新鲜。原来以为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志愿者会是清一色的年青学生,在都灵这些天记者遇到的最多的却是中老年志愿者。
| |
在制证中心,57岁的志愿者雷纳多接待了我们,他是当地的一名电脑程序工程师,从12月18日开始为大冬会服务。虽然每天要工作六七个小时,有时甚至还要加班,但他觉得能够为大冬会工作是一生难得的机会。“我很喜欢做这些,它让我感觉非常充实,”雷纳多的语气中带着自豪。
听记者说,在中国举办的招募志愿者的条件,大多圈定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普雷塔托马上亮出年长的优势,阅历丰富、善解人意,干事不毛躁。别看白发志愿者岁数大,干劲可不小,办起事认真着呢!
无论在都灵帕拉奥林匹克中心,还是设在帕拉维拉体育馆内的主新闻中心,还是在记者驻地詹诺瓦酒店,记者都会见到身穿蓝色衣服的志愿者,他们牛仔帽上俏皮的羽毛和脸上的微笑,令人难忘。
志愿者巴蒂诺娃是一位漂亮的家庭主妇,她告诉记者,活跃在都灵大冬会的志愿者,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她指着旁边的忙着装订宣传单的女志愿者告诉记者,“她来自波兰”。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因此将志愿者比作大型运动会上的“脸”。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准确的指引,大冬会这台隆隆转动的机器,他们这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细致、认真、热情,为运动赛会的正常运作不停地忙碌。
当巴蒂诺娃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哈尔滨,下一届大冬会的主办地后,马上好奇地发问,“我渴望去哈尔滨当志愿者,可以吗?”(本报都灵18日电)(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