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立在开场前一小时,记者被领到了剧院二层的走廊上,这里摆着几把折叠椅,但坐在椅子上基本看不到舞台,其实只能是站着看演出。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不少观众——绝对100%的上座率,从头到尾数十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七次谢幕观众仍不愿离去……
这是一场中国京剧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演出,观众99%是金发碧眼的欧洲人。
| |
这是一台特别的演出,它不同于传统京剧演出形式,仅仅给观众看已经成形的表演和剧目,而是通过展示戏校平日学习京剧的过程,向观众深入浅出地介绍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演出一开场,就是穿着黑色练功服的几十名戏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热身练习。学员们一连串的空翻、虎跳、飞脚、鹞子翻身……赢得老外们阵阵惊叹,掌声一阵高过一阵。接着,“咿咿呀呀”地发声练习又使全场安静下来,静静品味欣赏。之后,师生一对一上场,教学和表演同时进行《贵妃醉酒》、《定军山》、《李逵下山》、《挡马》、《武松打店》等折子戏片段,逐一展现青衣、老生、花脸、武旦、武生等各行当的艺术特点。《三岔口》、《时迁偷鸡》等既具有京剧基本功夫又蕴含幽默风趣元素的片段,更是让外国观众们一边赞叹鼓掌,一边开怀大笑。中场休息20分钟之后,是与前面教学内容呼应的几段传统折子戏演出。演员们着装上彩,正式粉墨登场。这一次,观众们可以欣赏到完整的京剧艺术,同时领略京剧服装、化妆、舞美等各种元素别具一格的和谐之美。当《京剧第一课》的中方导演和领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上台向观众们抛去飞吻、小演员们在返场时集体表演“后空翻”时,全场又响起了更热烈的尖叫和掌声。
“虽然以前看过京剧,但这种呈现京剧的方式,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色彩极丰富,表演极地道!我们需要慢慢地消化。”一位曾经到过中国的比利时观众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说,他和他的孩子们“都被这台演出吸引住了,觉得中国京剧真是太奇妙了”。由于欧洲媒体对这台演出十分关注,对此进行了很多报道,所以无论是以前看过还是没看过京剧的观众,都对《京剧第一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它当作一次了解中国文化的绝好机会。这台演出不仅展示了戏校的课堂教学,也给外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京剧艺术普及课。用《京剧第一课》的法国导演和制作人索梅尔的话来说,是要交给外国人一把“金钥匙”,来打开“通向中国传统艺术的秘密通道”。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杨洪义说:“当时对于这台演出,有人说是不务正业,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打乱了学生的系统课程。现在看来,这种寓教学于演出、大胆迈出国门的路子是走对了。它让学生尚未毕业就登上了欧洲的大舞台,看到了学京剧的光明前景;又以较为系统、科学的方式,让欧洲人了解了正宗的中国文化。我们现在已与外方签订了10年的演出合同。”RJ072(本报布鲁塞尔1月19日专电)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