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和平)昨日,岳麓区与中南大学全面合作协议在该区科技工作大会上签署,多位院士见证了这一特殊时刻,何继善院士代表驻区院士发出倡议书。
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共同发力新型工业,区校合作水到渠成,此举也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科教资源优势的岳麓区,将不再甘守文化的“清贫”,而是借势而为做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大文章。
| |
寻找传动之轴
“我们公司可以说出生、成长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园,但为了寻求新的突破,我们不得已舍近求远在望城买生产用地,在那里重新置业。”面对记者的采访,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芳书直言不讳透露了公司的发展动向。
如果说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是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的一个代表,公司的处境无疑也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配套生产用地不够等因素,成为影响科技园企业快速发展的短腿。
“科研进步和经济发展就好比车之两轮,现在的状况是两个轮子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加速运转,但是因为轮子之间缺乏有效传动轴,致使运转并不协调同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科研因不能作用于经济而丧失其应有的价值,经济因得不到科研的支撑而发展迟缓。”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说,科研与经济发展对接的传动轴,就是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有效机制,特别是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基地和平台。
走结盟之路
“岳麓区处在一个后发期,要实现经济的赶超发展,必须发挥区内高校聚集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让这些优势最终转化为发展经济的推动力。和中南大学这样的名校全面合作,我们志在必得,充满信心。”岳麓区委书记赵建强对区校合作之举胸有成竹。岳麓区与中南大学唇齿相依,全面合作,无疑为科研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双轮协调运转提供了传动轴。
“区校合作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岳麓科技工业园的打造,就为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望城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志红告诉记者。“这里也是岳麓区最后一块适合高新产业发展的风水宝地了,今后,这里将成为高、精、洁企业的创业乐园。”陈志红充满期待。
全面合作是双赢
面对区、校全面合作之举,作为其中牵头人之一的中南大学规划与发展部部长彭省临自然感触颇深。彭省临告诉记者,此次中南大学与岳麓区正式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实质就是落实学校制定的“十一五科教兴湘”的规划。作为驻区部属大学,身处岳麓区,长期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全面合作支持岳麓区发展经济义不容辞,也是互利互惠之举,尤其是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加速同盟的形成。全面合作后,中南大学将主动与岳麓区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对接,为区域经济发展尽责。
获悉中南大学与岳麓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展鹏为之叫好。金院士认为,区、校合作,一方面对岳麓区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学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可谓双赢之举,何况作为驻区高校,有诸多优势。双方全面合作后,当然会有个磨合过程,关键是要将合作逐步具体化,要有具体内容,需要双方共同实施,将合作落到实处。
构筑希望之“园”
一个院士、几个项目、一面旗帜,这是岳麓区对区校合作的生动描述。此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后,为充分利用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构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为此该区先后出台了鼓励在区内转化科技成果和兴办实体等政策,聘请了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等16名专家担任专家顾问团顾问。
据悉,作为产业就地转化基地的岳麓科技工业园,以高、精、洁(高新技术精密制造、清洁生产)为取向,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入园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根据规划,到2010年,全区高新科技产业产值年增长28%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十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把岳麓科技工业园建设成为岳麓经济发展的希望之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