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女大学生”四个字频频见诸报端。且不说中国大学生正逐渐沦为“弱势群体”,特别是漂亮的女大学生,更是被社会上某些人群妖魔化了一番。目前愈演愈烈的妖魔化女大学生中,除了一些人的猎奇心理和恶意炒作等最直接外在原因之外,少数女大学生的自身因素也起了决定作用。
| |
本版撰文 姚瑾
眼球经济惹的祸
女性文化本来就吸引人,女大学生的劣迹就更能抓人眼球了。某位娱乐新闻记者最近坦言,自从“眼球经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以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拼杀愈演愈烈。
为了生存,新闻的写法也有了很大变化,为了争夺眼球,不得不把一些女大学生敏感的话题、用最敏感的词汇表达出来。有时候,甚至于不惜夸大其词,把发生在女大学生身上的小事变大事,把枯燥的也变成性感的等等。
关于女大学生的新闻真实性不容置疑,但众多的新闻资源一齐向她们聚焦时,即使是一麟半爪的事实汇集而成的信息流也会告诉人们,女大学生有故事,有吸引眼球的资本,因而出版社及早跟进,抢滩市场,似乎也是势所必然。
专科在读生小婧告诉记者:上次把自己的生活照贴在个人博客上,想不到被一家色情网站转贴去了,这让她十分气愤。的确,某些媒体对女大学生的私生活从不放过,发一篇消息不过瘾,还外加一篇捕风捉影、查无实据的长篇通讯。其目的多半是为了吸引眼球,寻找卖点,扩大发行市场。而这些女大学生就成了经济利益下无辜的牺牲品。
给学生留一片安静
我们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个别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有问题,而且其中是否还有更多的社会原因我们不得而知,这些问题放在几十年前的高等学府中也同样会存在,不能一板子只打在女大学生的身上。现在女大学生的主流仍然是自尊自爱、勤奋努力的。因为她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年轻的知识女性。
这些年,女大学生也真是不易,找工作已经够难的了,还要被部分人妖魔化。我们也不回避,在女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不良现象,但是,这些现象毕竟是少数,作为媒体工作者尤其应该对女大学生中的优秀者进行褒扬。所谓:管中窥豹,非智者所为。
某重点大学的小张说:“我们还很年轻,我们的心理还没那么成熟。或许因为一时糊涂,我们中的少数人做了似乎不该做的事,请公众多给我们一片安静的学习环境,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喝骂声。”
记者观察
驳斥女大学生“七宗罪”
一宗罪:性开放
驳斥理由:现在国家教育部不再对大学生是否结婚问题进行约束。有部分人认为,女大学生性开放是因为她们之中有人出现一夜情。但这并不是女大学生的主流。校园里更多的是单纯的女孩子。
二宗罪:虚荣心
驳斥理由:其实,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点虚荣心。攀比是竞争的另一个说法,如果是在学业上攀比,这种所谓的虚荣就是应该鼓励的了。
三宗罪:享乐主义
驳斥理由: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小胡告诉记者:“大家应该看到大多数的大学女生通过兼职、家教等各种形式获取所需,解决生活费。更有来自贫寒家庭的女大学生们利用自己闲暇在课堂之外为明天奔波。”
四宗罪:金钱至上
驳斥理由:金钱,被喻为“利则像刀,气或如云”。如果是付出了智慧,付出了努力,干干净净的用双手挣钱,这是值得赞扬的。
五宗罪:幼稚无知
驳斥理由:寻求将来的职业是所有的人都要走上社会的必经之路,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然而,与其责备其幼稚无知,何不如多给她们一点空间去学习如何塑造坚强的自己。
六宗罪:势利功利
驳斥理由:部分人只看到为了权势不择手段的嘴脸,而忘记了把青春献给农村教育的美丽心灵;忘记了不留姓名的捐款人、献血者中的女孩子们。
七宗罪:崇洋媚外
驳斥理由:崇洋媚外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没信心。但是我们可曾看到每年有多少女留学生从国外载誉而归。复旦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小莹说:“绝大多数的女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对我们来讲,祖国是最能给我们安全感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