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作为陪葬品,在6000年前的南京就已存在。昨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员在雨花台区一处工地上发掘了一座明清时期的家族墓园,让他们好奇的是,这个家族每一个成员头前都摆放着一只精美的陶罐。
12座家族墓按长幼排列
在雨花台区唐家洼的一处建筑工地,由于这里将施工,因此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了先期考古工作。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在这座接近120平方米的家族墓园里,他们一共发现了12座墓葬,都是靠近山坡建造,按照西南———东北方向排列,在山坡顶上的墓葬年代最早,“很有可能是这个家族辈分最高的家族成员。”
那么,如何判断这就是个家族墓园呢?考古人员有三大依据:首先,这些墓葬的形制基本相同;其次,这些墓葬出土了相同的陪葬品———一个带盖的小陶罐;再次,考古队员们在挖掘探沟时发现墓园围墙遗址,虽然围墙已经坍塌多年,但是附近依旧有一条宽10厘米左右的碎砖带。考古人员介绍,正是这个围墙把这座家族墓与外界隔开。
12个成员各顶一个小陶罐
在这座明清家族墓里,考古人员只发现了一些古铜钱以及12个小陶罐。在山坡最高处,考古队员在辈分最高的成员墓穴里发现了一些明代万历年间的铜钱,其余墓葬里的铜钱年代都随着身份的降低而减小,大部分都是清朝早期的钱币。
除了这些钱币外,考古人员清理棺材时,发现在死者头骨前方都有一个小方台,而方台上都放置着一个一模一样的带盖小陶罐。这些小陶罐大部分已经破碎,但考古人员还是发现了一只非常完整的小陶罐,这个小陶罐底只有半个巴掌大,高度有20厘米左右,小巧精致、色泽均匀。从外观上看,这些小陶罐都是全新的,从来没有使用过。
考古人员介绍:“由此可以推断,这种葬俗是这个家族从明代开始就流传下来的,后世的子孙一直遵守祖制,使用陶器陪葬非常常见,但是像这个家族一样,每个人都顶一个相同的小陶罐的,确实很少见。”
陪葬陶罐祈求五谷丰登
那么,这些陶罐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呢?记者采访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古陶瓷专家周道祥先生。他表示,陶罐作为陪葬品,在6000年前的南京就已经存在了,北阴阳营就曾经出土过很多陶罐。“古时候,人们都是用陶罐放粮食。因此,死后的人都把陶罐放在墓中,祈求能够在阴间也能够五谷丰登,粮食充裕。在以前的墓葬中曾经发现过许多陶罐,里面都装着稻谷,有的稻谷甚至到今天都还保存完好呢!因此人们把这些陶罐叫做谷仓或者五谷罐。”周道祥向记者介绍。
从这座墓葬出土的钱币和小陶罐来看,周道祥觉得,这应该是明清时期一个普通南京人家庭。因为如果是富翁和官宦人家,他们的陪葬品都会用瓷器而不是陶器。“因为从收藏价值上来说,瓷器要比陶器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