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阳江讯(记者王鹏、胡亚平、龙成通)昨日,记者获悉,因受风浪影响,18日晚在台山海域上川岛附近沙堤湾避风的“南海一号”探宝船“南天顺”号目前已经顺利到达“南海一号”沉船地,来自中山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也于19日晚顺利登上“南天顺”号与工作队会合,并于昨天开始提取海水和淤泥等土壤样本。
| |
由于连日来沉船区域海上风力达到5~7级,天气恶劣,目前探摸工作进展非常缓慢,原定10余天完成的清淤摸底工作是否会推迟尚不确定。据了解,“南天顺”号抵达阳江海域后,从1月20日下午2时,沉船海域出现了5~7级东北风,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到明天晚上,南海大部海域都将有5~7级东北风。
天气恶劣入海探摸风险大
据船上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两日来天气状况并不理想,18日,“南天顺”号不得不在台山海域上川岛附近的沙堤湾避风,19日下午6时左右才到达沉船海域。但是气候条件一直不佳,海上风浪较大,不利于进行清淤工作,派潜水员入海探摸也面临较大风险,所以,目前“南天顺”号探摸清淤工作进展较缓。此次探摸工作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南天顺”号原计划用10天多时间完成自身任务,但由于天气原因,究竟什么时候能作业完毕,目前还很难说。
据了解,本次探摸船“南天顺”号由“德华”号拖带船拖带,两船共有51名工作人员。
此外,前日下午6时许,为“南海一号”进行清淤和测量的探摸船“南天顺”号迎来了第二批工作人员。这批由省文化厅派出的考古文化工作者和中山大学派出的研究人员在登上“南天顺”号后,立即随船前往南海一号沉没海域。
样本将带回广州研究
据介绍,此次中山大学派遣的两位研究人员昨天已经开始在“南海一号”沉没地点提取海水和淤泥等土壤样本,据省水下考古研究所介绍,在提取完样本以后,工作人员将把其带回广州,以供行内专家进行研究鉴定,“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将‘南海一号’平移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水晶宫后,能给古船创造出类似于沉船水域相同的海洋环境,以利于‘南海一号’的保存。”
据了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水晶宫”面积5000平方米,高24米多,水深12米,其温度及其他环境与“南海一号”沉船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致,“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后,将从海底平移到“水晶宫”内,供人们观赏,游客将可以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此次是最后一次探摸,随船专家将一直跟随此次清淤摸底工作,精确定位“南海一号”、测量沉船具体尺寸、同时了解海床泥沙状况等,此次摸底收集的相关资料将成为确定和修正“南海一号”打捞和保存方案的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