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街市生意粤味口语 广州商家“杀气”太重?

  讲价—“杀你”成交—“照杀”

  街市生意粤味口语,有人赞亲切,有人胆生寒

  本报记者 李春暐“尼(这)件衫稫贵,不如就20蚊(元)啦!”“好,杀你!”……“这条裤子我只能出到50元啦!”“照杀!”……在广州街市,这类喊“杀”讲价,粤人都不会陌生。

老广们“杀”得不亦乐乎,却“杀”得一些外地旅客一愣一愣的。近日,有北方游客向记者反映,广州一些商铺的“杀气”让他们有点心寒。王伯最近和一位北方客人路过人民南路某家具店,一张广告纸让友人驻足,上面写着“还价照杀”。这名北方人纳闷了好一会儿,问:“做生意为什么这么凶呢?他不是允许别人还价吗?那为什么还要说出‘杀’字来吓人?”王伯哭笑不得,解释了好半天。但友人还是觉得商家“大喊杀”,给他的第一观感不好。一位慕名逛状元坊的北京游客也感到困惑。他光顾一些小铺,也听到“杀!”“杀你!”等字眼。后来虽然搞清真实含义,但仍表示难以接受:“广州也是大都市,商家的用语是否可以和缓一些?”有趣的是,记者将收集到的外地游客的意见反馈给本地朋友,大家却一边倒地不赞成所谓的“规范商业用语”提议。他们认为商家的“喊杀”之声听来很亲切,很“生鬼”。还有人提出,外地游客不妨放下偏见,尝试体会这种“杀”文化氛围。对此,省政府参事、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认为,相左的两方意见正体现南北文化观念的不同。他说,“杀你”、“照杀”的“杀”字,源自“杀价”一词。这个词并不是广州人独用。广州商家此前也曾用过“煞价”一词。区别在于,前者表示压低价格,后者表示“终结”,即是以这个价格达成交易。后来逐渐“杀”和“煞”混用,并衍生出各种粤味浓郁的词汇。这就是广州人做生意,“杀”字频频出现的原因。但粤人对“杀”字情有独钟,还有一个城市文化的因素。黄伟宗说,广州作为商业文化高度发展的城市,“广告必须有轰动效应”的概念深入民心。“‘杀’字很刺激,会造成顾客因惊讶而留连的效果,因此一些商家乐于使用。”归根结底,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吸引眼球”的效果。作为文化研究工作者,黄伟宗个人认为,这类“杀”声体现了一定的城市文化。但值得留意的是,网上近期出现一些偏激帖子,要求保留原汁原味的粤语,摈弃其他方言的渗透。综合两件事,黄伟宗认为,“广州人是很精明的,很懂变通,这根本不是问题”。他认为,粤语多年来,已经吸收了不少英语发音的词汇,适度改变商业口语也是可以做到的。他认为,如果“杀”声真正影响了生意,粤人自然会作改变。他也鼓励商家们尝试创新“发明”出新的商业口语。(报料人黄先生,三等奖100元)(Robby/编制)tryshowAd(3,0,1);catch(ex)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伯 | 广州 | 广州9中 | 记者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