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关键性突破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干细胞培育器官获重要进展
国际热核计划启动
最小发电机问世
人类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完毕
首次发现宇宙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智能1号”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
118号超重元素成功合成
证实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绘制出药物与细胞作用的基因“联系图”
1.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启动3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获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并稳定运行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寻址体系结构和两代互联网的独特过渡技术;向国际组织提交7项标准草案。
| |
点评:该进展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竞争中的地位。特别是首次在全国主干网大规模使用国产IPV6路由器,采用率达到80%。这对摆脱互联网领域依赖国外核心设备的被动局面、推进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中石化2006年4月3日宣布,在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
经审定,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0.7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
点评:普光气田的发现得益于海相勘探理论、勘探思路、勘探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普光气田地下埋深超过5000米,它的发现是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的巨大成果,大大扩展国内油气的勘探领域。普光气田的发现,对中国石化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紧缺起到了积极作用。
3.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06年9月28日在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点评:EAST的建设使中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受到国际聚变界的高度重视。
4.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和同事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全量子态分辨率的氟加氢分子化学反应的共振现象,并被理论模型所证实。
点评:该发现解决了国际上30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将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精度。
5.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石油和中科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长度为436公里的“绿色长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呈现。
点评:中石油和中科院联手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沿沙漠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并对生物防沙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6.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2006年1月2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
点评: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行程43230海里,20多家研究单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
7.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顺利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国家Ⅰ类新生物制品,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复旦大学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发的“乙克”疫苗正准备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点评:我国拥有“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该成果将对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作出重要贡献。
8.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关键性突破
2006年11月18日7时20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储存环成功实现束流积累,储存环和直线加速器工作稳定,束流性能良好,这意味着BEPCII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基本达到目标,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在这之前的9月19日,我国最大单体超导磁铁研制成功。
点评:目前,国际上只有欧美、日本能研制这种大型探测器单体超导磁铁。改造后的BEPCII将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9.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并且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
点评:该研究成果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并以封面形式报道,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文章首次出现在该杂志封面。该研究结果为各种实用化的量子信息研究开创了新起点,对容错量子计算、量子中继、普适量子纠错等重要研究方向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10.“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2006年4月27日6时4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点评:卫星质量为2700余公斤,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在这次发射中首次采用了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技术,卫星也采取了一系列新技术。
链 接
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当中
能源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入选较多
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与2005年相比,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跟国民经济结合紧密、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工程性项目相对少了一点,与能源相关的科技进展则相对多了一点。
与往年相比,此次评选结果中基础研究不少,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等都属基础研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也是为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和物理基础。
在评出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生命科学和宇宙探索方面的科学进展依然占很大比例,说明国际上这两个领域仍旧是足够“热”的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