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双墩汉墓现场考古人员对外棺成功实施直接开启的发掘方案,首次出土玛瑙珠和青铜镜,在外棺发现多处红色彩绘,并在内棺盖板上发现柿蒂形纹饰,这在我省古墓葬中尚属首次。
因主墓室在被盗中损坏严重,随时有坍塌危险,为保证文物和人员安全,考古人员对重棺实施了原处直接开启的方案,1月21日成功开启外棺盖板。
| |
重达四百余公斤的盖板被吊起后,墓主最后的葬身之处内棺立刻呈现于人们眼前。轻轻地扫去内棺棺盖上的薄薄淤泥,棺盖表面的黑色油漆仍是光滑鲜亮。在棺盖的四角和中部,各镶嵌有6面青铜镜。古代墓葬常以铜镜随葬,有“照子”之意,双墩一号汉墓之前在开掘中虽出土了大量木器、青铜器、玉器等,但却一直没有发现铜镜的踪影,此次6面镜的同时出土,让现场考古人员惊喜不已,而其特别的摆放位置更有着特别的寓意,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其做进一步研究。棺壁以17行、9排或圆形或菱形的铜质泡钉加以固定,部分泡钉下还嵌以柿蒂形纹饰,内有镏金痕迹。柿蒂纹起源极早,多见于战国玉器,汉代以后不多见。《酉阳杂俎》一书谓:“木中根固,柿为最。”古代建筑图案多用柿蒂纹,寓意坚固、结实,并有吉祥如意的含义。此次这一纹饰的发现,是我省考古史上的第一次。
另据省文物局考古所所长杨立新介绍,双墩汉墓的“黄肠题凑”结构所用木材日前已经过鉴定,确定为大别山区本土的栎木和楂木。六安属膨胀土质,遇水极易坍塌,而栎木和楂木则质地坚硬,对墓葬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国内已发现的“黄肠题凑”墓葬多使用楠木,此次栎木与楂木材的发现尚属首次,这对于林业部门有关树种变更、生长环境等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外棺开启后,距离最深层的内棺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盖板。由于内棺东面的盗洞对其稳定性造成很大威胁,是继续开启还是整体吊出?杨所长表示,内棺盖板上的诸多饰物非常精美,他们会以保护为第一原则,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处理,也并不排除放弃打开内棺棺盖的可能。(王慧慧)
来源:
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