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黄乐是江西宜春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1月11日,他把玩改装的发令枪,走火击中同学头部致死。黄向警方交待,枪是在酒吧捡到的。随后,又有消息称,枪是校外社会人士交给黄乐保管的。与此相关的传言是,这支枪已经在学校流传了一个星期,但一直没有被校方发觉,危险品流入中国校园。 |
1月15日,死者家属(左)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校门前讨说法。 |
江西校园枪击案调查
核心提示:
这起发生在江西校园的枪击悲剧,看上去只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行凶者没有任何动机。但其中却暴露出管理者防范意识的淡漠。信息社会,即使在“封闭”的校园,也无法封闭社会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当“暴力”意识和日常生活混为一谈,本身没有任何防护意识的学生,很容易遭遇生命的威胁。
教室里的闷响
2007年1月11日中午,江西宜春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模具专业06级的五个学生吃过饭,没有去寝室休息,而是直接回到教室看电视。
而另外一位同学黄乐的兴趣,则集中在了一把改装后的发令枪上。
“他拿着枪对着人四处比划”,一位化名LIP的同学说,“这把枪同学都见过,因为黄乐一直在向大家炫耀。之前玩的时候是没问题的,对哪儿打都没反应。玩着玩着,黄乐突然跑到程良面前,一边开玩笑地说着‘我毙了你’,一边朝他脑袋开了一枪,结果那枪打出了颗子弹。”
随着一声闷响,程良当即重重地倒在地上,血流满面。在场的同学都慌了。“黄乐吓得大哭,上前抱住程良大声喊他不是故意的。”
短暂的慌乱过后,几位同学把程抬出教室,直接送往距离较近的宜春市人民医院。据学校保卫处一位干部说,程被送进医院的时候,生命已经垂危,生还的机会十分渺茫。
子弹是从程良脑部的左侧上方太阳穴位置射入的,击中了脑干。警方说。接诊的医生注意到这并不是普通的外伤,而是枪伤,随即拨打了110。警方赶到医院后开始调查,并将情况通报给了学校。
职业学院的老师和领导赶到了医院,抢救期间,学校安排有老师守夜。听到消息赶到学校的宜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指示,即使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即使花一二百万也要把他抢救过来”,包括南昌大学知名医疗专家在内的省会医生被紧急从南昌请到宜春抢救。
但不幸的是,在抢救了一天两夜后,13日凌晨,程良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停止了呼吸。
当悲剧成为一场意外
出事的时候,程良刚刚入学3个多月。2006年夏天,因为几分之差没有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家人调整了对他的希望,由考大学转为学习专业技术,希望他可以早点上班挣钱,但没想到,不幸的事情这么快就发生了。
肇事者黄乐,同为学院机电系06级模具3班学生,16岁,事发当晚即被警方带走。根据同学的描述,他性格活泼、爱说爱笑,此前媒体报道中,曾有“他是孩子王,班主任想管都管不了”的说法。
但一些同学对黄乐并没有特别坏的印象。“他们俩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该院外语系与程良和黄乐都熟识的新生王亚(化名)对记者说。
事实上,从去年秋天入学开始,新生刚刚才认识3个多月,“之间根本不可能产生什么仇恨”。而程良乐于助人,街舞也跳得很好,人缘很不错。程良的母亲王艳玲也向记者回忆,没多久以前,程良还把黄乐带回到乡下的家中做客。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友谊,促使了这起被学校和公安机关认定为“意外”的事情发生。1月17日,宜春市有关部门透露了对案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肯定了事件的性质属意外死亡,是“发令枪走火伤人”。
1月18日上午,连日阴雨的宜春开始飘起雪花。程良的遗体在市郊的殡仪馆内火化。哀乐声中,16岁的程良躺在一具方形的玻璃棺内,表情安祥。额头以上是顶白色的帽子,因为被殡仪馆做了重点处理,裹得有些象纱布。那里,正是他所受的致命伤处。
程良的母亲王艳玲至今还不能接受儿子的离去,看到前来吊唁的儿子的同学,嘴里大声喊着“宝宝”,开始控制不住的大哭。父亲程学文则若有所失地站在人群中,看着儿子的遗像,面无表情。
[1][2][下一页] |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