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飞
锣鼓喧天的“个税申报”,只以清淡开场。在北京,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人至少有30万到35万,但截至上周末,只有七千人自行申报。这居然还是全国的最高纪录,许多城市是“零申报”。
对此,国税总局给出了三个原因:纳税人太忙;需要时间核对年收入;犹豫观望。
| |
一场旨在推动财富透明化、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税制改革,竟被如此广泛地敷衍,税务部门的三条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不错,岁尾年头,工作的确是多了点,但也不至于忙到连填个表都没时间;计算年收入需要时间,但那只是算术问题,对于能成为“富人”的同志来说,耗费不了多少智商;等待观望倒是事实,可根源还是制度缺陷。
在个税申报制度超级成熟的美国,一个人的个税申报信息完全跟身份证、工作证甚至银行账号、社会福利信息联动,被整体纳入个人信用体系。纳税人一旦没有按时申报,小到超市刷卡,大到贷款买房、找工作,都将受到苛刻对待。但由于我们的信用体系严重缺失,即便故意不去申报,最多也就是一万元的罚款。
更重要的是,在个税成熟的国家,申报带给纳税者的还有种种人性化的“回报”。在美国乃至欧洲,税务部门会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退还”——因为一个年收入虽达到若干万、却养着七口之家的劳动者,肯定生活烦恼多多。
此外,在美国,只要个税申报的信息显示你已经持续缴税一年以上,那么孩子读书、上图书馆、走高速路、进公园等都是免费的。
跟美国中产阶级一样,国人同样需要点“刺激”。如果认真纳税、坚持申报后所受到的待遇,跟申报前根本没有区别,怎能激发人们自觉申报和纳税的动力呢?
因此,个税自行申报的有效执行,仅靠“富人”们的自觉不行,还应辅之以更人性化的赏罚制度作为配套。只有这样,我们的个税申报才会更加透明、更加科学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