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去向争议大
去年有“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说法。郭兴华说,改革开放之后,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员、病床数以及医疗、技术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新问题。
据介绍,对于改革去向也有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说,政府作用发挥不够,还有的人说,是市场化改革不够,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在卫生领域如何发挥作用,各方面认识不一致、也不清晰。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责和市场机制作用边界不清,政府与市场两种手段交叉错位,未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政府投入和监管责任不到位。另一方面,市场机制运用问题上“过”与“不及”并存。
郭兴华说,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国家,由政府把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问题全部包下来,把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包下来,显然不现实。但把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推向市场也不合适。
三种医保模式各有长短
郭兴华介绍了当前发达国家的三种医疗卫生体制基本类型。
一是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即“德国模式”,从解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入手,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保障制度,通过社会共同筹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社会健康保险是德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主体,商业健康保险只起一定辅助作用。
二是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即“英国模式”。由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或者低价向城乡居民提供服务,实行卫生服务的全民覆盖。
三是商业健康保险体制,即“美国模式”,由商业保险公司把疾病经济风险和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商品提供给社会,由雇主为雇员购买,或私人自愿购买,疾病保险程度与缴费多少挂钩。
郭兴华说,这三种模式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不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完美的医疗卫生体制。我们不能也无力照抄照搬任何一种模式,只能走自己的路,探索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发展之路。
四项制度搭起医改框架
郭兴华介绍,当前我国新一轮卫生改革方向和基调已定,改革的目标就是,“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人享有”,即人人能够得到,政府和群众都能够负担;二是“基本卫生保健”,即六中全会决定强调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这要重点建设四项基本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这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
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居民患重病到医院治疗,还需要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抵御经济风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是治理我国医药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和不公平交易、商业贿赂问题的一项根本制度,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其中“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革医院“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
快报记者 刘峻 张星
昨天下午,江苏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在医疗卫生工作形势报告会上透露,在2005年全省三级医院平均门诊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实现了零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平均门诊费用又下降了1.91%,平均住院费仅增长0.8%,彻底扭转了2004年之前的大幅增长情况。就群众关心的医改方案问题,郭兴华介绍了目前的最新走向。
医改采用哪种模式,如何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省卫生厅长郭兴华纵论医改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