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2:21东北新闻网东北网1月23日电记者从哈尔滨市统计部门获悉,2006年哈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230元和44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9.9%。面对这两组数据,有关人士用“一喜两忧”来评价农民增收情况。
| |
农民收入平均增幅高于城市居民
喜是一喜。近3年来,哈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首次高于城市居民。2004年至2006年,哈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为23.1%、10.6%和9.9%,平均增幅为14.53%。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分别为13.1%、12.6%和11.6%,平均增幅为12.43%。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比城市居民高出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历史上最好的同步增长态势。更为可喜的是,哈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年平均增幅,分别比全省及全国高出2.03和8.2个百分点,前两年平均增幅略高于长春、沈阳等邻近城市。
城乡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忧有两忧。其一是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2004年至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940元、10065元和11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623元、4006.4元和4405元,城市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民的2.47倍、2.51倍和2.55倍。其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从前两年的两位数又回落到一位数。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市农委副主任张铁光认为,农民增收喜中有忧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一难是政策已基本“给足”。2004年哈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冒高”达到23.1%,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央出台了“一免两补”政策,全市农民免税费近9亿元,补贴4.1亿元,使农民人均增收250多元。2006年全市农民补贴总额6.46亿元,农民人均补贴127元。
二难是粮食价格基本“到位”。近3年,哈市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价格大幅上升,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民因此人均增收160多元。今后,粮食产量及价格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
三难是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有限、牧业生产效益提高受限。2006年哈市农村劳务输出117.3万人,接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今后增长的空间有限。受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牧业生产比较效益开始下降。
增收应注重“两个提高”
张铁光说,去年哈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回落,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加收入要注重“两个提高”:一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双城市为样板,农产品生产要“减少原字号、延长产业链、扩大加工量”,实现农民和财政“双增收”。二是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以呼兰和宾县为样板,劳务输出要“搞特色输出、培育农民老板、扩大蓝领群体”,实现劳务输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东北网-哈尔滨日报)[责任编辑:钱文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