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警惕“城市经营”与政府责任“八字犯冲”

  房价回归合理位置还是值得期待

  清算土地增值税 上海地产商串联上书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普莱切特说:“人们似乎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可以凭空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价值。但是反过来说,这些价值也可以在一瞬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他们却又会固执地说:这是不可能。

  这句话用在当前的房市和股市最恰当不过了。股市从一千余点冲高至当今的近三千点。于是乎,许多人就认为这里有无穷无尽的上升空间,牛市还会持续数年,一旦让他们认真考虑股市是否会重回千点,“这是不可能”往往是脱口而出。从1998年开始国家推行住宅市场化,已八年有余。去年始,房市的投资功能被充分发现,大量的资金转向房市,推动了房价的第一轮上涨。此后,牛市行情绵延至今。

  从政策设定层面来看,清算土地增值税与此前众多措施是互为衔接的。比如严格界定土地出让的程序和缩短缴交土地款的时间等等。而之前土地增值税也是要求缴交,但是缴交时间上拖延可以让地产商有很多财务上的套利。在项目开始时进行初预征,到项目全部竣工结算后,税务部门开始清算土地增值税。一些地产商就可以留一部分房源不卖,项目不能算结束,因此也就可以缓交。

  有些学者也认为,房地产本身行业的利润不高,主要是各种财务杠杆和拖欠使地产商的利润跃升,这确实有理。2005年房地产销售利润率8%,与其他行业的收益基本一致。但关键是房地产商可能投入一元人民币,银行和百姓就要为他们垫付八元,再加上延交和少交土地款和增值税又帮他们添了两元钱。因此开发商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百。

  从上海地产商的惊慌和之前地产股急挫来看,市场的传递和反馈是非常理性的。在越来越多获利“武器”被收回之时,地产商是否会将所失转嫁到购买者身上一直是众人担心的问题。但是,如果从自有购房的需求来看,去年和今年并没有太多与往年不同的特别理由,严格拆迁政策后导致的被动需求反而是下降了。因此,只要投资甚至是投机型购房数量的减少,房价回归合理位置还是值得期待。(吴木銮/福建)

  金融交流不可忽略司法对接

  假道资金自由行“排涝”内地热钱

  内地热钱透过资金自由行进入香港,自然是双方有利的事。“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对中港两地在商贸、金融、航运及信息科技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众多颇具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特别是其中的金融服务建议,更是对确保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出了重要的策略指南——不过纵观其内容,似乎对于两地的金融监管与司法合作着墨不多。

  然而两地金融监管与司法合作问题已是两地监管机构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一个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上海首富周正毅案件——被内地司法机关控制的周迄今仍列位于香港廉政公署全球通缉的黑名单之上,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审判。

  香港中央政策组顾问刘梦熊一直为此在奔走呼吁,不可否认,刘此举有其个人因素在内(周欠下刘2500万佣金),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缺乏必要的司法合作作为后盾,将可能会有众多盲区,两地金融监管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长远来说,对于树立投资者的信心未必有益。也正因如此,刘梦熊的呼吁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以及众多香港立法会议员的支持。

  笔者认为,从广义来说,“十一五”与香港发展并非单纯的经济课题,它应该涵盖两地司法合作——而即使仅从保障两地金融业良好有续发展角度来看,金融监管的执行也应该作为一个专门的考虑范畴。如是,刘梦熊的2500万或许牺牲得才有价值。(朱东/深圳)

  警惕“城市经营”与政府责任“八字犯冲”

  经营青岛变形记

  如果没有青岛市民年人均收入仅为10075元做参照,以及1:13.7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与楼价比使得房价成为普通工薪市民难以承受之重,再如果没有前任市长杜世成的突然落马,青岛通过城市经营盘活房地产、拉高房价,进而使城市很快晋升为GDP大市的经验,很可能会让全国的一些地方群起效尤。

  客观说,经营城市本身没有错,有问题的是经营的路径。在不适当的时候和地方不适当地使用行政调控手段,譬如热衷于通过政府之手调节房价,使房价高企,以利于当地的GDP,却忘却了增添人民福祉这一政府主要责任,使经营城市变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变成与民争利,城市发展与老百姓福祉脱节。青岛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是,其它曾经热衷于经营城市而现在暴露出问题的地方政府也大致如此。当前个别地方房价在宏观调控政策下增幅未见丝毫回落,甚至大幅攀升,除了少数地方属于客观原因外,大多数地方政府调控部门实际上是难辞其咎的,至少他们罔顾了政府责任和市民信任。

  青岛等地方政府可能有自己的苦衷,比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日渐捉襟见肘的城市建设财政投入资金,城市为推进各项改革而急需的配套投入,这都需要地方政府“找钱”。但这都不能成为政府与民争利、搞类似于“GDP大市而人民生活却未见改善”这样的政府形象工程借口。换言之,青岛城市经营此前体现在房地产业上某些措施的变味,其原主政者个人理念与人民福祉的冲突,当作为其它地方政府殷鉴。(李季先/北京)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梦熊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