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新快报

不再把境外战略投资者当做唯一依靠

  叶檀

  中国一些政府部门近日正在展示知错就改的勇气,先是建设部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废止了《关于征求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尔后,商务部在1天之内撤下了《外经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的报告;现在轮到银监会,他们近日修改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取消设立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硬性规定。

  相比而言,银监会的举动更富有建设性意义,展示了监管层对于内生市场性资源的信任,但还远远没有给银行业改革的市场资源之争画上句号。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将银监会此举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标志。2006年年初,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发轫,出于以强硬的约束条件倒逼公司治理结构与境外上市的需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成为最佳选择。如今三大银行成功上市,合格境内战略投资者越来越多,银行业改革向城商行等金融“第三梯队”的纵深地带推进。此时再以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必备条件,只能延缓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时间,未免胶柱鼓瑟。去年年底批准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江苏银行都没有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实际上,一些地方商业银行的重组与并购也没有把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必备条件。

  这样的解读令人愉快,却不够尽兴。此轮金融业改革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争议焦点,即中国银行业改革是否必须依赖境外市场资源才能成功?

  如今答案未出,而银监会修改了相关游戏规则,令人联想到决策层态度发生了转变,境外市场资源不再是中国核心区域的金融业改革的唯一依靠。

  如果说在金融业改革的初级阶段,借助外部市场资源作为内部改革的动力可以被接受,但这种工具性的选择不应取代如下市场理念,即市场资源只有适用与否之别而没有高低之分,以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倾向性的优惠政策为诱饵吸引外资打压内生市场资源是对市场公平原则的败坏。监管层监管的是市场秩序,而不是拿着有色眼镜挑选市场主体,前者是市场监管,后者是行政干预市场。

  从纯粹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考虑,取消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出于以下动机。

  目前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未完全达到原先所设想的“引智”、建立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的初衷。决策层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面临两难选择,既不能将境内金融机构的主导权拱手让人,还得借重国外的资金与技术进行改革。为此,监管层折中设定了外资参股中国金融机构的比例。但早有人警示两头得利的风险是两头失利:首先,未获经营主导权的外资金融机构不可能出让核心技术;其次,未能获得话事权的战略投资者必然要求价格折让。

  大规模引入境外战略机构投资者在银行业改革延伸至第三梯队的当下显得不切实际。按照不良资产拨备率等核心财务指标,我国112家城商行大多资质不良,无法满足监管层2006年资本充足率8%的监管要求。因此银监会设立退出机制,下达2008年年底前分阶段完成不良贷款的拨备工作的刚性计划。将城商行视为一地经济命脉的各地方政府要完成这一使命,一轮新的并购重组大潮不可避免。从时间和价格上考虑,在自设时限内强行规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无非是授人以柄,将定价权拱手交给外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上市已经面临这样的质疑,如果在城商行全面推开,结果将是外资将触角伸向中国每个地区,全面掌握中国金融机构的定价权。

  城商行已经是信用社改革之后的产物,由于国资主导的改革结果不堪回首,作为陪衬的民间资本即便入股也未能发挥作用,反而在投机心理的驱使下,以入股的小资金换回大笔贷款掏空银行。这样的经历让监管层心有余悸,对内生市场资源产生深刻的不信任感,进而以外资为唯一依靠,但这样的反省路径显然是罔顾全部事实与市场逻辑的简单化处理。希望此次规则修订是深思熟虑的产物,而不是时间压迫下的又一轮投机之举。(《每日经济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