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月23日电(记者张先国)湖北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司法救助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各级财政列支建立司法救助基金,重点解决涉讼特困群体实际困难,兑付“判决白条”。截至目前,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共筹集到200万元对43起案件进行了救助,全省中基层法院救助了82件93人。
近年来,部分侵权损害赔偿特别是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等案件,因侵权方无履行能力,致使生活困难甚至家破人亡的受害方赢了官司却得不到赔偿,他们把法院的判决书称为“判决白条”,有些人甚至在街头或网上公开叫卖“判决书”。
据湖北省高院院长吴家友介绍,去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经调研后决定,在高、中、基层法院均设立司法救助基金,由同级财政纳入预算安排。现阶段,司法救助基金仅限于民事诉讼赔偿数额不大,如5万元左右,双方都是特困对象,而被侵权方急需救助的自然人。今后将视基金筹措情况,逐步扩大救助范围。
吴家友强调说,司法救助资金“不替被执行人买单”,基金来自政府财政拨款,是对急需得到救助的申请人予以救济,不是国家拨款代刑事被告人、民事侵权人履行赔偿责任。因此,救助后,不应终结原判决执行,应加大执行力度继续执行。救助对象的今后执行款应按生效判决补足给申请执行人,剩余部分汇入司法救助基金账户,继续用于其他人的司法救助。
2005年农历正月初三下午,房县窑淮乡西沟村村民刘民宏10岁的儿子小钱和邻家孩子小军、小鹏玩鞭炮时右眼被炸成重伤,先后两次手术共花去医药费3万多元。事后,房县法院判决小军、小鹏的监护人赔偿2.5万元,但刘民宏仅获得5000元赔偿款后,两被执行人均外出逃避执行、去向不明,导致无法执行到位,判决书成了“白条”。
小钱还要做第3次手术,尚需医药费1万多元,若不及时手术,右眼球将会萎缩摘除,导致失明,已欠下4万多元债务的刘民宏走投无路。2006年12月20日,湖北省高院为刘民宏提供了2万元司法救助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刘民宏激动地说:“司法救助救了我孩子的眼睛,让我们老百姓看到了光明!”
(责任编辑:王永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