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矿泉水瓶0.1元/个,大矿泉水瓶0.18元/个,易拉罐0.15元/个,纸壳(硬)0.7元/公斤,废纸(软)1.1元/公斤……”废品的价格被如此细致地写在醒目的位置。上学路上从垃圾桶里捡起被丢弃的空瓶子是每个“圣兵人”的习惯动作。
| |
8年来,圣兵爱心社的小兵们通过卖报纸、义卖商品、收集废品及联合资助等方式,资助贫困高中生近200名,资助范围涉及湖北、河南、甘肃、黑龙江等地。
1998年12月,华中师大的冯圣兵创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爱心社。这个农家出身的贫困学子,用奖学金和辛苦打工、节衣缩食省下的钱,资助几名家境贫寒的中学生求学。在他的精神激励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如今发展到120人。他们将济困助学的爱心接力棒一届届地传递下来。
圣兵爱心社每月提供给每个贫困高中生60~120元生活费。除了物质的救助外,他们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点拨。每年寒暑假、五一、十一长假,圣兵爱心社的成员都要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开展爱心之旅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家访确定资助对象和了解资助对象。走访回来后,爱心社要为每个孩子写走访手记并寄给本人,在此基础上通过书信保持一对一的联系,随时掌握其学习和心理状况。8年来,爱心社成员与资助对象的来往信件已有近万封。
“造就他人,成就自我”,看着社训,副社长张伟感慨:相比付出,自己收获得更多。张伟来自重庆山区,刚进校时不喜欢和别人说话,在圣兵爱心社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他成长为挑大梁的副社长。
爱心社的社员们认为,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帮助,而且是一种互助,贫困孩子山一样的品质同样激励了他们,使他们树立起一种新的价值观。
“爱在华师”曾是流传武汉高校的玩笑话,这里的“爱”原指恋爱,但圣兵爱心社要让这个爱变成“兼济天下的大爱”。而这种大爱感染了越来越多的社外人,滴滴爱心汇聚成汩汩暖流。
“这个月眼睛稍有不适,买药看病用去了所余生活费的四分之一。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帮助。我把剩下的这22元钱交给你们,你们一定能让这点微薄的爱心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你们是那么神圣的小兵们……”有一年的时间,署名“谢欣”的来信总是寄到圣兵爱心社,信里除了鼓励还有十几元、20元的捐款,那是“谢欣”每个月节省下来的零花钱。
圣兵爱心社资助的学生当中有90%进入了大学。爱心社现任社长范承刚说,不一定每个受资助的孩子都要考上大学,但要让他们懂得奋斗,拥有奋斗的勇气。
“蹒跚的步子丈量着山路的遥远,也丈量着贫穷和理想间的距离;支撑着孩子们摆脱苦难,也支撑着属于自己的灵魂!”这是全体“圣兵人”的心声。
本报武汉1月23日电
|